哑子得梦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 zǐ dé mèng成语简拼:YZD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啞子得夢
成语解释
比喻满腹心事,无处倾诉。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成语造句
(1)晨晨不会写成语“哑子得梦”的最后一个字。
(2)达达写不出成语“哑子得梦”,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3)伏阿姨给小外甥女和外甥讲述了“哑子得梦”的典故。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哑子得梦”几个大字。
(5)南雅握中学的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哑子得梦”。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痖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哑子哑子:[yǎzi] 哑巴。
哑哑:一、yǎ(1)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聋哑◇哑剧;哑口无言。(2)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沙哑;哑嗓子;嗓子都喊哑了。(3)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等打不响:哑炮;哑火。二、yā同『呀』。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得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梦梦:mèng 1、<名>睡眠中的幻象。李后主《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2、<名>湖名,即云梦泽的江南部分。《梦溪笔谈·辩证二》:『亦以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3、<名>泛指云梦泽或湖沼。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4、<动>做梦;梦见。《后汉书·灵帝宋皇后纪》:『昔晋侯失刑,亦梦大厉被发属地。』[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后因以『梦蝶』表示人生变幻莫测。
哑哑:《丑集上·口字部》《广韵》乌格切《集韵》乙格切《韵会》《正韵》乙革切,□音□。《说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哑哑。〈疏〉哑哑,笑语之声也。《扬子·法言》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集韵》或作□。又《集韵》乙却切,音约。义同。又《集韵》《类篇》□遏鄂切,音恶。义同。《易林》凫雁哑哑,以水为宅,雌雄相和,心志娱乐。宅,达各切。又《广韵》乌下切《集韵》《正韵》倚下切《韵会》幺下切,□雅上声。《玉篇》不言也。《集韵》瘖也。《战国策》豫让吞炭为哑,变其音。《广韵》同瘂□。又《集韵》《正韵》於加切《韵会》幺加切,□音鸦。《集韵》哑呕,小儿学言。又《淮南子·原道训》乌之哑哑。《前汉·王吉射乌辞》乌乌哑哑。又《集韵》衣驾切,音亚。声也。《韩非子·难一篇》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又《集韵》一曰鸟声。瘖字原从疒从奢。考证:(《集韵》瘏也。)谨照原文瘏也改瘖也。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得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
梦梦:《丑集下·夕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凤切《正韵》蒙弄切,□蒙去声。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书·说命》梦帝赉子良弼。《诗·小雅》乃占我梦。《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正梦、二噩梦、三思梦、四寤梦、五喜梦、六惧梦。〈又〉大卜掌三梦之法,一致梦、二觭梦,〈注〉奇怪之梦、三咸陟。〈注〉升也,进也,无思虑而有其梦。一作咸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张子正蒙》梦形闭而气专于内,梦所以缘旧于习心,饥梦取,饱梦与。又泽名。《书·禹贡》云土梦作。又《司马相如·子虚赋》楚有七泽,一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按《左传》《汉书》云梦□平去二音。又水名。梦水,在袁州宜春县东。《寰宇记》昔钟仪欲相此立县,夜乞梦,果符所祝,因名县曰思县,水曰梦水。又姓。见《统谱》。又《广韵》《正韵》莫红切《集韵》《韵会》谟中切,□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又《集韵》弥登切。音萌。《诗·齐风》甘与子同梦。又叶诸良切,音章。《□琳·大荒赋》惧蓍兆之有惑兮,退齐思乎兰房。魂营营与神遇兮,又诊余以嘉梦。又叶暮傍切,茫去声。《道藏歌》绦衣表羣会,生始似久梦。德隐冲内迹,至寂不觉当。当去声。《说文》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考证:(《诗·小雅》乃占斯梦。)谨照原文斯梦改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