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子吃苦瓜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 zǐ chī kǔ guā成语简拼:YZCK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啞子吃苦瓜
成语解释
比喻有苦说不出。
成语示例
(1)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哑子吃苦瓜”几个大字。
(2)吉阿姨给岑岑和他的同学讲述了“哑子吃苦瓜”的故事。
(3)加加不会写成语“哑子吃苦瓜”的最后一个字。
(4)小安写不出成语“哑子吃苦瓜”的拼音。
(5)小东区中学的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哑子吃苦瓜”。
(6)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见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
(7)去往澧县大坪乡中学的公车上,子皓叔叔给广珍和闵冉讲解了『哑子吃苦瓜』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僧问:「如何是默默相应底事?」师曰:「哑子吃苦瓜。」』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吃苦吃苦:[chīkǔ] (1)遭受痛苦;苦难。他要吃苦了。(2)经受艰苦。
苦瓜苦瓜:[kǔguā] 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花,果实长圆形,两头尖,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有苦味,可做蔬菜。
哑子哑子:[yǎzi] 哑巴。
哑哑:一、yǎ(1)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聋哑◇哑剧;哑口无言。(2)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沙哑;哑嗓子;嗓子都喊哑了。(3)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等打不响:哑炮;哑火。二、yā同『呀』。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吃吃:chī 1、<动>口吃。《史记·张丞相传》:『(周)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2、<象>笑声。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但闻室中吃,皆婴宁笑声。』3、<动>进食。贾谊《新书·耳痹》:『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4、<动>感受;蒙受。《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半夜敲门不吃惊。』5、<介>表示被动。《智取生辰纲》:『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官司] 指被控告受处罚或关在监狱里。[吃嘴] 贪吃。
苦苦:kǔ 1、<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瓜瓜:guā(1)葫芦科植物,茎蔓生,叶子象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
哑哑:《丑集上·口字部》《广韵》乌格切《集韵》乙格切《韵会》《正韵》乙革切,□音□。《说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哑哑。〈疏〉哑哑,笑语之声也。《扬子·法言》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集韵》或作□。又《集韵》乙却切,音约。义同。又《集韵》《类篇》□遏鄂切,音恶。义同。《易林》凫雁哑哑,以水为宅,雌雄相和,心志娱乐。宅,达各切。又《广韵》乌下切《集韵》《正韵》倚下切《韵会》幺下切,□雅上声。《玉篇》不言也。《集韵》瘖也。《战国策》豫让吞炭为哑,变其音。《广韵》同瘂□。又《集韵》《正韵》於加切《韵会》幺加切,□音鸦。《集韵》哑呕,小儿学言。又《淮南子·原道训》乌之哑哑。《前汉·王吉射乌辞》乌乌哑哑。又《集韵》衣驾切,音亚。声也。《韩非子·难一篇》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又《集韵》一曰鸟声。瘖字原从疒从奢。考证:(《集韵》瘏也。)谨照原文瘏也改瘖也。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吃吃:《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居乙切,音讫。《说文》言蹇难也。《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着书。《前汉·周昌传》为人口吃。《唐史·拾遗》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辄酬答如注射,时人目为酒吃。又与吃同。《新书·耳庳篇》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又《集韵》欺讫切,音乞。吃吃,笑貌。
苦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
瓜瓜:《午集上·瓜字部》《唐韵》《正韵》古华切《集韵》《韵会》姑华切,□音騧。《说文》□也。象形。《诗·豳风》七月食瓜。《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注〉王瓜,萆挈也。《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齐民要术》二月辰日宜种瓜。《广雅》龙蹄兽掌,羊骹兔头,桂支蜜筩,□蛌狸头,皆瓜属也。又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又天瓜,栝楼别名。见《本草纲目》。又昆仑瓜,茄子别名。见《酉阳亲俎》。又匏瓜,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注〉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则岁大熟也。又守瓜,虫名。《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也。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注〉瓜州,地在今炖煌。《正字通》今镇江有瓜州,异地同名。又国名。《正字通》柯枝国别种曰木瓜。穴居,男女裸体,纫结草木叶蔽前后。见星槎胜览。又瓜田,复姓。《前汉·王莽传》有瓜田仪。又《韵补》叶攻乎切,音孤。《左传·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又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实,神女献玉瓜。浴身丹液池,濯发甘泉波。《集韵》俗作苽,非。考证:(《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谨照原文驳改骹。髓改支。小青大班改□蛌狸头。瓜名改瓜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