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ǒu lì kě yuán
成语注音:ㄧㄡˇ ㄌㄧˋ ㄎㄜˇ ㄧㄨㄢˊ
成语简拼:YLK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有例可援
成语解释
有成例可以援引。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1、有例可援→援笔成章→章台杨柳→柳啼花怨→怨家债主→主客颠倒→倒戈卸甲→甲第连天→天王老子→子为父隐→隐占身体→体国经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友→友风子雨→雨条烟叶→叶公好龙→龙鬼蛇神→神不守舍→舍近求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吞湖海
2、有例可援→援古证今→今是昨非→非同儿戏→戏蝶游蜂→蜂腰猿背→背本趋末→末节细行→行合趋同→同然一辞→辞巧理拙→拙嘴笨舌→舌剑唇枪→枪声刀影→影只形孤→孤雌寡鹤→鹤短凫长→长篇大论→论高寡合→合而为一→一泻千里→里谈巷议→议论纷错→错落有致→致之度外
成语示例
(1)只要是有例可援的事情,都可以答应。▲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
成语造句
(1)爱爱不会写成语“有例可援”的最后一个字。
(2)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有例可援”几个大字。
(3)黄厂街学校的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有例可援”。
(4)舜奶奶给她的孙囡和外甥介绍了“有例可援”的历史故事。
(5)小铛写不出成语“有例可援”,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6)前往惠州金源学校的面包车上,子曦大哥哥给贝瑛和宇琳讲了『有例可援』的典故。
(7)向来刑名案子,有律讲律,无律讲例,只要有例可援,定漱的文卷,报到刑部都不会被驳。
成语出处
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有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例例:lì 1、<名>类;列。《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例。』2、<名>旧例;惯例。《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例。』3、<动>类比;照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例出为刺史。』4、<动>像;类似。《<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5、<副>一概。《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例皆残蠹。』[例监] 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可可:kě 1、<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3、<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4、<动>值得。《师说》:『其可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可爱。』5、<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6、<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7、<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8、<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kè见『可汗』。[可怜] (1)可爱。(2)可惜。(3)值得怜悯同情。[可巧] 正巧;刚好。[可中] (1)假若。(2)正好。[可汗] 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援援:yuán 1、<动>拉拽;攀援。《游黄山记》:『石崖侧削则援岩。』2、<动>持;执拿。《国殇》:『援玉枹兮击鸣鼓。』3、<动>提出。《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4、<动>引用。《柳敬亭传》:『援古证今,极力为之。』5、<名>帮助;援助。《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援引] 引证。推举;引荐。
有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例例:《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厉。比也,类也,槩也。又凡例。《左传序》发凡以言例。后魏张吾贵集诸生讲左传,义例无穷,学者奇之。又《集韵》力蘖切,音列。遮也。
可可:《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肯我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我切,□音坷。《说文》肯也。《广韵》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书·尧典》嚣讼可乎。《文中子·事君篇》达人哉山涛也,多可而少怪。又仅可,未足之辞。《论语》子曰:可也□。又《礼·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注〉诸母,衆[音zhòng]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又所也。《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谏议大夫可中正,宋绍兴进士可懋。又《字汇补》苦格切,音克。《魏书·吐谷浑传》可汗,此非复人事。《唐书·突厥传》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又叶孔五切,音苦。《韩愈·元和圣德诗》负鄙为难,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衆[音zhòng]十旅。又叶口个切,轲去声。《魏文帝·寡妇赋》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来,心郁郁兮无可。又《集韵》歌古作可。注详欠部十画。又读作何。《石鼓文》其鱼隹可。《风雅广逸注》隹可读作惟何,古省文也。
援援:《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雨元切《集韵》《韵会》于元切,□音袁。《说文》引也。《诗·大雅》无然畔援。〈疏〉畔是违道,援是引取。〈又〉以尔钩援。〈传〉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疏〉援即引也。《礼·儒行》举贤援能。又《广雅》牵也。《增韵》拔也。《礼·中庸》在下位不援上。〈注〉援谓牵持之也。《孟子》子欲手援天下乎。又刃之直而上达曰援。《周礼·冬官考工记》戈广二寸,援四之。〈注〉援长八寸,直刃也。又《唐韵》《集韵》《韵会》□干眷切,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又《集韵》于愿切,远去声。引持也。《晋语》侏儒不可使援。〈注〉侏儒短者,不可使抗援。又《集韵》《韵会》《正韵》□胡玩切,音换。与愌同。怑愌,不顺也。一曰拔扈。《诗·大雅·畔援笺》犹拔扈也。○按与传疏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