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óu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简拼:YGL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遊光掠影
近义词
[同]浮光掠影
成语接龙
游光掠影→影灭迹绝→绝渡逢舟→舟车劳顿→顿改前非→非同小可→可歌可泣→泣涕如雨→雨打风吹→吹牛大王
成语示例
(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卷中·谭解元元春》:『原其初,岂无一知半解、游光掠影,居然谓文外独绝,妙处不传,不自知其识之堕於魔,而趣之沉於鬼也。』
(2)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首下·少陵编年诗目谱後记》:『顾以儱侗为圆融、为通脱,游光掠影,於少陵未有处也。』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游光掠影”几个大字。
(2)红红写不出成语“游光掠影”的拼音。
(3)磊磊不会写成语“游光掠影”的最后一个字。
(4)乜大爷给小玄和小乔讲解了“游光掠影”的典故。
(5)思茅四中的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游光掠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掠影掠影:[lüèyǐng] 一掠而过的影象。比喻不深刻的印象或指某些场面的大致的情况。自然博物馆掠影。
游游:yóu 1、<动>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动>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动>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4、<动>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又] 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动>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游于梁。』[辨] 游,遊。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以通用。[游食] 吃闲饭。[游子] 离家外出的人。
光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掠掠:lüè 1、<动>抢;夺取。《阿房宫赋》:『剽掠其人,倚叠如山。』2、<动>拷打。《南史·柳仲礼传》:『毒掠百姓,汙辱妃主。』3、<动>轻轻地拂过或擦过。《过小孤山大孤山》:『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4、<动>梳理。《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名>书法称长撇为『掠』。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游游:《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汓《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经注》淮水於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又浮行也。《尔雅·释水》顺流而下曰遡游。《诗·秦风》遡游从之。又《周礼·天官》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游,离宫也。又《管子·首宪篇》分理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又《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常动而人不知。又玩物适情之意。《礼·少仪》士依於德,游於艺。又间旷也。《礼·王制》无游民。又自适貌。《诗·小雅》慎尔优游。又枝叶扶疏貌。《诗·郑风》隰有游龙。〈传〉龙红草也。〈笺〉游,犹放纵也。言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又《集韵》徐由切,音囚。义同。又《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传·桓二年》鞶厉游缨。又九游,星也。《史记·天官书》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又《韵补》叶延知切,音移。《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又叶衣虚切,音於。《万震南州异物志赞》合浦之人,习水善游。上视层潭,如猿仰株。考证:(《礼·少仪》少依于德,游於艺。)谨照原文少改士。于改於。
光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
掠掠:《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离灼切《集韵》《韵会》《正韵》力灼切,□音略。《说文》夺取也。《广韵》抄掠,劫人财物也。《战国策》掠於郊野,以足军食。通作略。亦作剠。或作擽。又《增韵》捎取也,拂过也。又书法长撇古名掠。《柳宗元曰》掠左出而锋欲轻。又《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又搒笞也,治也。《礼·月令》毋肆掠,止狱讼。〈注〉掠谓捶治人。《前汉·□万年传》下狱掠治。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