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ng miè jì jué
成语简拼:YMJ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影滅跡絕
成语解释
影子、痕迹都消失了。
成语接龙
1、影灭迹绝→绝地天通→通才达识→识多才广→广见洽闻→闻风而动→动必缘义→义不容默→默不做声→声动梁尘
2、影灭迹绝→绝渡逢舟→舟车劳顿→顿改前非→非同小可→可歌可泣→泣涕如雨→雨打风吹→吹牛大王→王公贵戚
成语示例
(1)一日过其门探察之,已另有吴客僦居其中,颠当子母迁去已久,影灭迹绝,莫可问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2)…察之,已另有吴客僦居其中,颠当子母迁去已久,影灭迹绝,莫可问讯。宗自娶嫦娥,家暴富,连阁长廊,弥亘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影灭迹绝”几个大字。
(2)成成写不出成语“影灭迹绝”,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3)佛冈县四九中学的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影灭迹绝”。
(4)小达不会写成语“影灭迹绝”的最后一个字。
(5)芝敏大哥哥给沛郇和幸苹讲述了“影灭迹绝”的历史典故
(6)去往萍乡之前,阴大爷给莉莉和小精灵讲述了『影灭迹绝』的历史典故
(7)一日过其门探察之,已另有吴客僦居其中,颠当子母迁去已久,影灭迹绝,莫可问讯。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无益也,不知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灭迹灭迹:[mièjì] 消灭做坏事的痕迹。消赃灭迹。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灭灭:miè 1、<动>熄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2、<动>灭亡;消灭。《赤壁之战》:『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3、<动>消失;磨灭。《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4、<形>暗。《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迹迹:jì 1、<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引] <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又] <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2、<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3、<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4、<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迹古文。』[迹捕] 跟踪追捕。[迹察] 探寻踪迹,考察缘故。[迹迹] 徘徊不安。
绝绝:jué 1、<动>断;断绝。《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2、<动>隔绝;隔断。《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又] <形>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形>极远的。《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3、<动>绝交;断绝往来。《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4、<动>停止;止歇。《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5、<动>绝命;死。《孔雀东南飞》:『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6、<动>横渡。《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名>旧诗体裁之一。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绝,看他则甚。』8、<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副>《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10、<副>绝对;完全。《促织》:『而心目力俱穷,绝无踪响。』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
灭灭:《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亡列切《集韵》莫列切,□音搣。《说文》尽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代之,灋外内乱,鸟兽行,?蛎鹬!醋ⅰ祷倨渥诿砩琊⒃幻稹S置灰病!兑住ご蠊饭婷鸲ァS只鹣ㄒ病!妒椤づ谈啡艋鹬怯谠豢上蝈牵溆炭善嗣稹S帧对喜埂芬睹髅厍校裘摹!恫苤病は钠粼蕖反笳接诟剩徐枰悦稹M裰詈睿藖V。
迹迹:《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昔切,音积。《说文》步处也。《广韵》足迹也。《左传·宣十二年》迁大国之迹于郑。《前汉·扬雄传》拟足而投迹。《淮南子·说山训》足蹍地而为迹。又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又凡前人所遗留者曰迹。《庄子·天运篇》《六经》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注〉仲无所因,故曰迈迹。《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见者皆曰迹。《淮南子·说山训》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书·魏徵传》岂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又循实而考之亦曰迹。《前汉·功臣表》迹汉功臣。又《杜钦传》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又风迹,风化之迹也。《后汉·朱浮传》颇欲厉风迹。又迹射,寻迹而射也。《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又迹人,官名。《周礼·地官·迹人注》迹之言迹。知禽兽处也。又与迹同。《文中子·问易篇》心迹之判久矣。又与蹟通。《诗·小雅》念彼不蹟。〈注〉谓不循故道也。又叶即略切,音爵。《陆机·演连珠》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无伫立之迹。《集韵》或作□、□。考证:(《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循其踪迹。)谨照原注循改求。(《后汉·西域传》汉有迹射。)谨按后汉西域传无此语,查系王尊传,今改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
绝绝:《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集韵》情雪切《韵会》徂雪切,□音截。《说文》断丝。从糸从刀从卪,象不连体绝二丝。《广韵》绝作绝,非。《博雅》断也。《玉篇》灭也。《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又《诗·小雅》终踰绝险。〈笺〉踰度陷绝之险。又《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又《周礼·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绝祭。〈注〉绝肺以祭,谓之绝祭。又《尔雅·释木》正绝流曰乱。〈注〉直横流也。《史记·天官书》绝汉抵营室。〈注〉索隐曰:绝,度也。《荀子·劝学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注〉绝,过也。又《屈原·离骚》萎绝其何伤兮。〈注〉绝,落也。又《集韵》租悦切,音茁。义同。又《韵补》叶此芮切。《司马相如·哀二世赋》以绝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