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ōu xián yáng lì
成语注音:ㄧㄡ ㄒㄧㄢˊ ㄧㄤˊ ㄌㄧˋ
成语简拼:YXY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優賢揚歷
成语解释
指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亦作『优贤飏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若宁固执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优贤扬历”几个大字。
(2)好好写不出成语“优贤扬历”的拼音。
(3)宏娜哥哥给雪萩和常钥介绍了“优贤扬历”的成语典故。
(4)岚岚不会写成语“优贤扬历”的最后一个字。
(5)卫国乡中学的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优贤扬历”。
(6)去往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的车上,佳亦大哥哥给建峰和佩蔓讲了『优贤扬历』的典故。
(7)若宁固执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成语出处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优优:yōu 1、<动>演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饮酒,且观优。』2、<名>演戏的人。《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3、<形>充足。《荀子·王制》:『故鱼鳖优而百姓有余用也。』4、<形>良好。《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5、<形>犹豫不决。《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伶] 古代艺人的统称。[优渥] 雨水充足。[优游] (1)悠闲自得的样子。(2)犹豫不决。
贤贤:xián 1、<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2、<名>有德有才的人。《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3、<形>善;好。《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4、<形>胜于;甚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贤达] 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
扬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历历:lì 1、<名>历书;历法。《孔雀东南飞》:『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2、<动>经过;经历。《<指南录>后序》:『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3、<动>越过;度过。《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历块。』4、<动>指时间上的经历。《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5、<副>各个;逐个。《谭嗣同》:『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6、<副>屡次;连续。《陈情表》:『历职郎署。』[历块] (1)跨过土地,形容急速。(2)良马,比喻良才。[历历] 形容清晰分明。[历数] (1)推算节气之度。(2)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优优:《补遗·子集》《人字部》《篇海类编》于求切,音尤。五谷精,如人发白也。(优)《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正韵》於尤切,□音忧。《尔雅·释训》优优,和也。《诗·商颂》敷政优优。言人君德政和乐也。又优游,和柔也。《诗·大雅》优游尔休矣。又《诗·大雅》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传〉渥也。〈笺〉宽也。又《说文》饶也。又饶洽也。《诗·小雅》既优既渥。又有余力也。《论语》仕而优则学。又胜也,对劣之称。又《小尔雅》优,多也。又《正韵》调戏也。《左传·襄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伊优,屈曲佞媚貌。又倡优。《前汉·东方朔传》朔好诙谐,武帝以俳优畜之。又《左传·襄二十八年》□氏鲍氏之圉人为优。《正义》优者,戏名也。《晋语》有优施。《史记·滑稽传》有优孟,优旃,皆善为优戏,而以优着名。又姓。又《集韵》乌侯切,音讴。《前汉·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亚音鸦。又通作要,平声。《礼·深衣》要缝半下。《郑注》要或为优。
贤贤:《酉集中·贝字部》(古文)臤贒《广韵》《正韵》户田切《集韵》《韵会》户千切,□音弦。《说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养圣贤。又《系辞》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书·大禹谟》野无遗贤。又《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又《礼·内则》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於宗子。〈注〉贤,犹善也。又胜也。《礼·投壷》某贤於某若干纯。〈注〉以胜为贤。又下见切,音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注〉贤,大穿也。又《韵补》叶下珍切。《诗·小雅》我从事独贤。叶上臣。《前汉·叙传》既登爵位,禄赐颐贤,布衾疏食,用俭饬身。
扬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历历:《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狼狄切,□音雳。《说文》过也。一曰经正。《书·梓材》杀人正人。〈注〉正人者,罪人所过。《前汉·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正鬭食。《韦昭注》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经之为正,突掩为陵,星相击为鬭。又次也。《礼·月令》季冬,命宰正卿大夫至於庶民。〈注〉正,犹次也。又尽也。谓徧及之也。《书·盘庚》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前汉·刘向传》正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师古注》正谓正观之。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正位而相与言。《大戴记》窃盗正法妄行。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齞唇正齿。〈注〉正,犹疎也。《后汉·列女传》蓬发正齿,未知礼则。又错也。《庄子·天地篇》交臂正指。又乱也。《大戴记》正者,狱之所由生。〈注〉正,正乱也。《鲍照诗》黄丝正乱不可治。又正正,行列貌。《古乐府》正正种白楡。又釜鬲谓之正。《史记·滑稽传》铜正为棺。《索隐曰》正即釜鬲也。又正录,文章之貌。见《诗疏》。又寂正,犹寂寞也。《张说诗》空山寂正道心生。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一名正山,舜耕处。《广舆记》蒲州今属平阳府。又济南有正山,《汉志》充县亦有正山。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信都国有正县。又正城县,属济南,即齐州县也。《地理通释》田广罢正下兵,即其地。后汉安帝建光三年,黄龙见正城。又湖名。《广舆记》正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为郡之巨浸。又《爰正》,书名。《说文序》赵高作《爰正篇》,所谓小篆。又与历日之历同。《前汉·律正志》黄帝造正。又《世本》曰容成造正。《尸子》曰羲和造正。或作历。又与霹雳之雳同。《前汉·天文志》辟正夜明。《后汉·蔡邕传》辟正数发。又与马枥之枥同。《前汉·梅福传》伏正千驷。又同坜。坑也。考证:(《索隐注》正即釜鬲也。)谨按索隐即史记注之名,既称索隐不得稪称注,谨改注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