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ōng sūn bù jǐ
成语注音:ㄩㄥ ㄙㄨㄣ ㄅㄨˋ ㄍㄟˇ
成语简拼:YSB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饔飱不給
成语解释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近义词
饔飧不济、饔飧不继、饔飧不饱
成语示例
(1)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清·谭嗣同《仁学》二四
(2)…以公出得免。盗平,刘始归。寻以大案挂误,贫至饔飧不给,而当道者又多所需索,因而窘忧欲死。女曰:『勿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妾
(3)…如是年余,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女诃之曰:『君非丈夫,负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饔飧不给”几个大字。
(2)朵儿不会写成语“饔飧不给”的最后一个字。
(3)风轮中学的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饔飧不给”。
(4)乖乖写不出成语“饔飧不给”,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5)培全大哥哥给诗卉和诣萩讲述了“饔飧不给”的历史典故
(6)在去往榆树市青山中学的公车上,秉嵘哥哥给艺草和翠瑜讲解了『饔飧不给』的故事。
成语出处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饔饔:yōng 1、<名>熟食。《汉书·杜钦传》:『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又] 特指熟肉。张衡《西京赋》:『酒车酌醴,方驾驾授饔。』2、<动>烹饪。如古代有饔人之官。3、<名>朝食,上午吃的一顿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飧飧:sūn 1、<名>晚饭。柳宗元《种树郭橐[音tuó]驼传》:『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2、<名>泛指饭食;熟食。《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给给:jǐ 1、<形>充足;充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家给富。』《西门豹治邺》:『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2、<动>供应;供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动>赐给;给予。《吕氏春秋·权勋》:『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墨子·号令》:『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给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4、<形>(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公治长》:『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给复] 免除徭役。[给事] (1)处事。(2)供职。(3)给事中的省称。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
饔饔:《戌集下·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玉篇》熟食也。《诗·小雅》有母之尸饔。〈传〉熟食曰饔。《孟子》饔飧而治。〈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又《周礼·天官·内饔注》饔,割烹煎和之称。〈疏〉饔,和也,熟食曰饔。熟食须调和,故号曰饔。又《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注〉牲杀曰饔,生曰饩。又通作雝。《周语》佐雝者尝焉。又《韵会》《正韵》□於用切,雍去声。义同。
飧飧:《戌集下·食字部》《广韵》思浑切《集韵》《韵会》《正韵》苏昆切,□音孙。《说文》餔也。《集韵》或作餐,通作湌。又《玉篇》水和饭也。《释名》飧,散也。投水于中,自解散也。《礼·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注〉覆手者,谓食毕以手循口旁,恐有肴污着也。未覆手,言君初飧未竟,臣不敢飧也。又《亲记》孔子曰: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飧,作而辞曰:疏食也,不敢以伤吾子。〈注〉礼,食竟,更作三飧,以助饱。飧谓以饮浇饭也。郑康成释飧为劝食,误。又食也。《周礼·秋官·司仪》致飧,如致积之礼。〈注〉飧,食也。小礼曰飧,大礼曰饔饩。《仪礼·聘礼》宰夫朝服设飧。〈注〉食不备礼也。又熟食也。《诗·小雅》有饛簋飧。〈传〉飧,熟食。又夕食也。《周礼·天官·宰夫》賔赐之飧牵。〈注〉郑司农云:飧,夕食也。又古通真。《宋玉·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飧。蹇充倔而无端兮,汨莽莽而无垠。《说文》作□。夕食,故从夕。《正韵》伪作飱,非。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给给:《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正韵》居立切《集韵》《韵会》讫立切,□音急。《说文》相足也。《玉篇》供也,备也。《左传·僖十三年》敢不共给。《前汉·礼乐志》日不暇给。〈注〉给,足也。又《集韵》极业切,音劫。敏言也。《礼·仲尼燕居》恭而不中礼谓之给。〈注〉谓□给。《论语》御人以口给。《何晏注》佞人口辞□给。又《集韵》於业切。义同。又《集韵》辖夹切,音洽。岁在未曰汁给。通作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