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ng zuǐ yào mù
成语简拼:YZY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鹰嘴鷂目
成语解释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坏人的嘴脸
近义词
鹰鼻鹞眼
成语接龙
鹰嘴鹞目→目若悬珠→珠投璧抵→抵背扼喉→喉长气短→短兵接战→战战业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贝罗香→香象绝流→流芳后世→世道人情→情同手足→足蹈手舞→舞文饰智→智尽能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纬天下→下车作威→威胁利诱→诱秦诓楚→楚越之急→急处从宽
成语造句
(1)符哥哥给赵婴和一藤讲解了“鹰嘴鹞目”的历史故事。
(2)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鹰嘴鹞目”几个大字。
(3)露露写不出成语“鹰嘴鹞目”的拼音。
(4)他长着一幅鹰嘴鹞目的嘴脸。
(5)小鲁不会写成语“鹰嘴鹞目”的最后一个字。
(6)星鹏学校的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鹰嘴鹞目”。
成语出处
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鹰鹰:yīng鸟类的一科,一般指鹰属的鸟类,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目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鹰鹰:《亥集中·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於陵切,音膺。《玉篇》鸷鸟。李时珍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陆佃云: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鴘次赤也。三岁曰鶬鹰,今通谓之角鹰,顶有毛角微起。一曰题肩,一曰征鸟,一曰爽鸠。《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注〉鹰也,一作鶆鸠。《尔雅·释鸟》鹰鶆鸠。又《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裴氏新书》鹰在衆[音zhòng]鸟间,若睡寐然,故积怒而后全刚生焉。诗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言其武之奋扬也。《正字通》鹰雄形小雌体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双骹长者起迟,六翮短者飞急。礼月令,季夏,鹰乃学习。注:鶵学飞。又季秋,鹰乃祭鸟。注:欲食鸟,先杀鸟不食。毛氏曰:本作□,后人加鸟字,不知□已从隹矣。徐锴曰:鹰随人指纵,故从人。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
鹞鹞:《亥集中·鸟字部》《广韵》弋照切《集韵》《韵会》《正韵》弋笑切,□音燿。《说文》鸷鸟也。即所谓鷣负雀也。《列子·天瑞篇》鹞为鸇,鸇为布谷,久复为鹞,此物变也。又《广韵》《集韵》《正韵》□余招切,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考证:(《说文》鸷鸟也。《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即所谓鷣负萑也。)谨照尔雅□文鹞雉鹞音遥,在余昭切内,不在弋照切内,且鹞雉非鸷鸟,不当在鸷鸟也下。今按文义将尔雅□鸟鹞雉注青质五采十一字,移在下文广韵大雉名之下,并照尔雅萑改雀。
目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