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ún tú shǒu zhé
成语注音:ㄒㄩㄣˊ ㄊㄨˊ ㄕㄡˇ ㄓㄜˊ
成语简拼:XTS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循途守轍
成语解释
遵守规矩。同『循涂守辙』。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循涂守辙、循规蹈矩
成语示例
(1)质虽驽下,无创得之智,无远略之怀,但能循途守辙,日诵数十行,时日既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严复《道学外传》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循途守辙”几个大字。
(2)瓜瓜不会写成语“循途守辙”的最后一个字。
(3)小琮写不出成语“循途守辙”,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4)阳光学校的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循途守辙”。
(5)珍祥哥哥给纾空和陶虹介绍了“循途守辙”的成语典故。
(6)去硕龙的路上,沐叔叔给庆庆和小朋友讲了『循途守辙』的故事。
(7)质虽驽下,无创得之智,无远略之怀,但能循途守辙,日诵数十行,时日既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见严复《道学外传》。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之二:『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循循:xún 1、<动>顺着。《察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2、<动>遵循;依照。《孔雀东南飞》:『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循分] 安守本分。
途途:tú <名>道路。《子孙兵法·军争》:『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引] 途径;方法。《盐铁论·本议》:『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辙辙:zhé 1、<名>车轮压出来的痕迹。《曹刿论战》:『下视其辙。』2、<名>车辆行驰的路线。曹植《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3、<名>车辆。《<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循循:《寅集下·彳字部》《唐韵》详遵切《集韵》《韵会》松伦切。《正韵》详伦切,□音旬。《尔雅·释诂》自也,率循也。《说文》行顺也。《礼·射义》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史记·循吏传》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前汉·贾谊传》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注〉执持而顺行之。又《增韵》依也。《左传·昭七年》循墙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注〉依山南行也。又《广韵》善也。又《玉篇》循次序也。《论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又《韵会》循环,谓旋绕往来。《史记·高帝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又巡也。《前汉·宣帝纪》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又《正韵》循,摩也。《前汉·李陵传》数数自循其刀环。〈注〉循,谓摩循也。又抚循,慰安也。《前汉·萧何传》拊循勉百姓。《赵充国传》拊循和辑。又《广雅》述也。《前汉·冯立传》立为西河上郡太守,居职公廉,与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又无所作为曰因循。《韩愈·酬裴功曹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秖因循。又《集韵》船伦切,音唇。蹲循,逡巡也。
途途:《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广韵》道也。又通作涂、涂。《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经涂九轨。《论语》遇诸涂。又叶徒故切,音度。《张衡·思□赋》云师□以交集兮,冻雨沛其洒途。轙琱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辂。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辙辙:《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直列切,音彻。《说文》迹也。《增韵》车轮所碾迹也。余详前轨字注。◎按《庄子·人间世》螳蜋怒臂以当车辙。别作轶。《淮南子·道应训》绝尘弭辙。别作□。《史记·□平传》门外多长者车辙。别作彻。古字多通用,不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