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存笔先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cún bǐ xiān成语简拼:YCB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意存筆先
成语解释
意:构思。指写字作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成语接龙
1、意存笔先→先辨淄渑→渑池之功→功薄蝉翼→翼翼飞鸾→鸾翱凤翥→翥凤翔鸾→鸾颠凤倒→倒背如流→流杯曲水
2、意存笔先→先声夺人→人以群分→分心劳神→神智不清→清风明月→月攘一鸡→鸡犬升天→天伦之乐→乐极悲生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意存笔先”几个大字。
(2)嘉嘉不会写成语“意存笔先”的最后一个字。
(3)京京写不出成语“意存笔先”,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4)内莞镇内莞中学的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意存笔先”。
(5)劭湋哥哥给萱儿和小芯讲解了“意存笔先”的故事。
成语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意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存存:cún 1、<动>存在,与『亡』相对。《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动>生存,活着。《冯谖客孟尝君》:『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3、<动>关心,想念。《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4、<动>慰问,抚恤。《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存抚] 存恤抚养。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陛下即位,存天下,集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集:通『辑』。和协。)[存济] 安顿;措置。欧阳修《诊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庭劄子》:『州县皇皇,何以存?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存恤] 慰问;抚恤。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抚循,以称吾意。』[存肄] 学习;练习。《汉书·礼乐志》:『(河间献王)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存照] 旧时契约、照会等文书,存备查照核对的,有时在末尾写上『存照』字样。[存问] 慰问;问候。范晔《后汉书·淳于恭传》:『五年,病笃,使者数存。』
笔笔:bǐ 1、<名>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2、<动>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4、<名>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先先:xiān 1、<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又] <形意动>以……为先;放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动>走在前面;向前走。《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3、<名>先导;前驱;表率。《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之先者,为之声义。』4、<动>抢先;先做。《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5、<形>从前的;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6、<形>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7、<名>祖先。《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8、<名>前辈。《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副>指事情、行为发生之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收志。』
意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存存:《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徂尊切,音蹲。《尔雅·释诂》存,在也,察也。〈疏〉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存即在也。《易·系辞》成性存存。《孟子》操则存,舍则亡。《礼·祭义》致爱则存。〈注〉孝子致极爱亲之心,则若亲之存也。又《说文》恤问也。《礼·王制》八十月告存。《集说》告犹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也。又《月令》养幼少,存诸孤。又省也。《周礼·天官》大丧存奠彝。〈注〉欲见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又叶昨先切,音前。《楚辞·远游》壹气孔神兮,於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又叶匠邻切,音秦。《扬雄·解嘲》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说文》从子才声。俗作存。考证:(《礼·王制》年八十,月告存。〈注〉)谨照原文改八十月告存。注改集说。
笔笔:《未集上·竹字部》《集韵》与笔同。详笔字注。考证:《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集韵》或作笔。
先先:《子集下·儿字部》《唐韵》《正韵》苏前切《集韵》《韵会》萧前切,□霰平声。《说文》先,前进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经·感应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经》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韵会》晋有先轸。又《韵会》凡在前者谓之先,则平声。先而导前与当后而先之,则去声。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先见切,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又《韵会》《正韵》□苏典切,音跣。《越语》句践亲为夫差先马。《韵会》前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后汉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或作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