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uè rǎng yī jī
成语简拼:YRY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月攘一雞
成语解释
攘:偷。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
成语接龙
1、月攘一鸡→鸡骨支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巧争新→新亭对泣→泣数行下→下里巴人→人君犹盂→盂方水方
2、月攘一鸡→鸡犬升天→天伦之乐→乐极悲生→生不如死→死不甘心→心亿则乐→乐事劝功→功败垂成→成败论人
成语示例
(1)而青苗之事,乃犹因旧稍加损益,欲行抮臂徐徐月攘一鸡之道。(宋·苏辙《缴驳青苗法疏》)
成语造句
(1)草铺中学的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月攘一鸡”。
(2)朵儿不会写成语“月攘一鸡”的最后一个字。
(3)家运叔叔给洛嘉和堵佳讲解了“月攘一鸡”的历史故事。
(4)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月攘一鸡”几个大字。
(5)小凡写不出成语“月攘一鸡”的拼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月月:yuè 1、<名>月亮。《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名>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名>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月旦] 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月桂] (1)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2)月亮。
攘攘:rǎng 1、<动>排除;排斥。《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2、<动>偷盗;窃取。《孟子·滕文公》:『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3、<动>侵夺;夺取。桓宽《盐铁论·非鞅》:『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自赡。』4、<动>挽起;撩起。《书搏鸡者事》:『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5、<动>容纳;忍受。《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6、<动>扰乱。《淮南子·兵略》:『此四君者,皆小有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攘天下。』[攘攘] 多;盛。[攘善] 掠人之美。攘,窃取。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鸡鸡:jī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月月:《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鱼厥切,音軏。《说文》阙也。太阴之精。《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易·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礼·祭义》月生於西。《公羊传·庄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史记·天官书注》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传〉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三岁则置闰焉。又《洪范》二曰月。〈传〉所以纪一月。〈疏〉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礼·礼运》月以为量。〈注〉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又姓。金月彦明首建孔子庙,明洪武中有月辉、月文宪。又外国名。《前汉·霍去病传》遂臻小月氏。又《韵补》叶危睡切。《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鱼橘切。《黄庭经》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类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经改作月,中二画连左右,与日月之月异。今俗作月以别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攘攘:《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汝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如阳切,□音穰。《说文》推也。又窃也。《书·吕□》夺攘矫虔。《礼·礼器》匹士太牢而祭,谓之攘。又因其自来而取曰攘。《论语》其父攘羊。又却也。《礼·曲礼》左右攘辟。《周礼·秋官·禁杀戮》掌司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注〉攘,犹却也。〈疏〉谓人有罪过,官有文书。追摄不肯受者。《齐语》西征攘白翟之地。《前汉·邹阳传》攘袂而正议。〈注〉攘袂,犹今人云捋臂。又除也。《诗·大雅》攘之剔之。〈疏〉攘除翦剔。又《扬子·方言》止也。又《唐韵》如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汝两切,□音壤。扰也。《前汉·□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又《唐韵》《集韵》《韵会》人漾切《正韵》人尚切,□与让通。逊也。《前汉·礼乐志》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注〉攘,古让字。又《艺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尧之克攘,易之嗛嗛。又《集韵》式亮切,赏去声。与饟同。《诗·小雅》攘其左右。〈笺〉攘读为饟。又《集韵》《韵会》□泥庚切,音狞。抢攘,乱貌。《前汉·贾谊传》国制抢攘。〈注〉攘,女庚反。师古读抢攘为伧狞。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鸡鸡:《戌集中·隹字部》《唐韵》古兮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音稽。《说文》知时畜也。《玉篇》司晨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疏〉此别鸡属也。《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易·说卦》巽为鸡。《书·泰誓》牝鸡无晨。《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工商执鸡。《礼·曲礼》鸡曰翰音。又《尔雅·释鸟》鶾,天鸡〈注〉鶾鸡赤羽。《逸周书》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又《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尔雅翼》一名梭鸡。一名酸鸡。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又《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鸡泽。〈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许之师于鸡父。〈注〉鸡父,楚地。《战国策》负鸡次之典。《前汉·地理志》郁林郡,雍鸡县。又姓。《正字通》明正统,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说文》籀文作鷄。互详鸟部鷄字注。考证:(《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健)谨照原文健改僆。(《前汉·地理志》欝林郡雍鸡县。)谨照原文欝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