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shè jiǔ rì
成语简拼:YSJ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羿射九日
成语解释
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为民除害
近义词
后羿射日
成语示例
(1)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 ▼毛泽东《矛盾论》
成语造句
(1)安琪不会写成语“羿射九日”的最后一个字。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羿射九日”几个大字。
(3)小菲写不出成语“羿射九日”,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4)新华学校的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羿射九日”。
(5)煜丰哥哥给嵘慧和迅逖介绍了“羿射九日”的成语典故。
(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音cān]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7)去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欣诚中学的出租车上,爱琴叔叔给志文和银烨讲了『羿射九日』的历史故事。
(8)巫自盘古出,十二祖巫震天撼地,后羿射九日,救民水火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兵主蚩尤,凶名传千古。
(9)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见毛泽东《矛盾论》。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羿射九日。』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尧帝统治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轮流出来。由于太阳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同时出来,地上的树木庄稼都晒色了,老百姓都快要饿死。尧帝让嫦娥的丈夫后羿用弓箭去射太阳。后羿使出浑身的力气,射掉了其中9个,只留下现在的一个太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羿羿:yì(1)上古人名,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2)姓。
射射:shè 1、<动>射箭;用弓射击。《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又] 用枪炮射击;用火器发射。《三元里抗英》:『炮火火箭纷纷打射贡院。』2、<动>喷射。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3、<动>照射。徐宏祖《楚游日记》:『光由隙中下射,宛如钩月。』4、<动>猜度;猜谜。《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5、<动>追求;谋求。《南史·沈约传》:『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射势,颇累清淡。』yì 1、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2、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九九:jiǔ 1、<数>九。2、<数>泛指多数或多次。《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泉] (1)深渊。(2)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指阴间。[九天] (1)指天的中央和八方。(2)指天的最高处。(3)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九原] (1)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2)指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九州] (1)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2)泛指中国。[九族] 九代家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子孙、曾孙、玄孙。《左传·桓公六年》注认为『九族』是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
日日:rì 1、<名>太阳。《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2、<名>白昼;白天。《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一昼夜;一天。《垓下之战》:『尝一日千里,不忍杀之。』[又] 每天;天天。《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又] 一天天地。《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4、<名>日子;时间。《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5、<名>往日;从前。《左传·襄公三年》:『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6、<名>他日;以后的某一天。《列子·汤问》:『日以偕来,吾与若俱观之。』
羿羿:《未集中·羽字部》《广韵》五计切《集韵》研计切,□音诣。《说文》作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五经文字》羿,隶省作羿。《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字,已入弓部,重出。今删。
射射:《寅集上·寸字部》《唐韵》神柘切《集韵》食夜切《韵会》《正韵》神夜切,□蛇去声。《说文》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礼·射义》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又射之为言绎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中矣。又射义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礼·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参连,曰剡注,曰襄尺,曰井仪。详《郑司农注》。又《广韵》羊谢切《集韵》《韵会》《正韵》夤谢切,□音夜。仆射,秦官名。《汉官仪注》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课之,故名。师古曰:射本如字读,今音夜,盖关屮语转为此音也。朱子曰:礼仆人师扶左,射人师扶右。周官大仆之职,仆射之名,盖起於此。汉献帝始分置左右仆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又《广韵》《集韵》□食亦切,音实。《增韵》以弓弩失射物也。又指物而取曰射。《论语》弋不射宿。又《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弹射利病,为世所嫌。欧阳氏曰:泛而言射,则在去声,以射其物而言,则在入声。《正字通》以为曲说,非。又《广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睾。《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正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又叶当故切,音妒。《诗·小雅》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又叶於略切,音约。《诗·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辞·天问》封豨是射。叶下若。《说文》本作□。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考证:(《礼·射义》射之为言绎也。各绎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中。)谨照原文改: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中矣。
九九:《子集上·乙字部》《唐韵》《正韵》举有切《集韵》《韵会》己有切,□音久。数也。《说文》阳之变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韩诗外传》齐桓公设庭爎待人士,不至。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犹礼之,况贤於九九者乎。〈注〉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次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又《史记·驺衍传》中国之外,有赤县神州者九。又九之为言多也。《公羊传·僖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言叛者衆[音zhòng],非实有九国也。宋赵鹏飞曰:会葵丘惟六国,会咸牡丘皆七国,会淮八国,犹汉纪谓叛者九起也。又阳九,戹也。《左思·吴都赋》世际阳九。〈注〉阳戹五,阴戹四,合为九。又姓。又复姓。《何氏姓苑》岱县人,姓九百,名里。又秦穆公时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马,见《列子》。又隷书防诈伪,凡纪数,九借用玖。《□绦曰》洪容斋五笔,九作久,阳数九为老久义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又《韵会》渠尤切,音仇。国名。《史记·殷本纪》九侯。〈注〉音仇。又《集韵》《正韵》□居尤切,音鸠。聚也。《论语》九合诸侯。《庄子·天下篇》禹亲操橐[音tuó]耜,以九亲天下之川。〈注〉九,读纠。纠合错亲,使川流贯穿注海也。九与鸠纠勼□通。
日日:《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正韵》人质切《集韵》《韵会》入质切,□音□。《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博雅》君象也。《释名》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易·乾卦》与日月合其明。又《系辞》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又《说卦》离为火为日。《周礼·天官·九□注》日者天之明。《礼·祭义》日出於东。《史记·天官书注》日者,阳精之宗。《前汉·律正志》日合於天统。《后汉·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淮南子·天文训》火气之精者为日。又《书·舜典》协时月正日。〈传〉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又《洪范》五纪,三曰日。〈传〉纪一日。〈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又《礼·曲礼》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注〉迎长日者,建卯而书夜分,分而日长也。又《左传·文七年》日卫不睦。〈注〉日,往日也。又《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注〉皆典正数者。又《史记·日者传注》卜筮占□时日,通名日者。又《集韵》而力切,音眲。义同。又《韵补》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赋》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於纳素,托精诚於白日。《类篇》唐武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