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shǐ méi huā
成语注音:ㄧˋ ㄕㄧˇ ㄇㄟˊ ㄏㄨㄚ
成语简拼:YSM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驛使楳蘤
成语解释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驿路梅花、驿寄梅花
成语示例
(1)清·李调元《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驿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驿使梅花”几个大字。
(2)飞飞写不出成语“驿使梅花”,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3)鸿娜叔叔给润嫣和常婷介绍了“驿使梅花”的成语故事。
(4)立内湖国中的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驿使梅花”。
(5)罗罗不会写成语“驿使梅花”的最后一个字。
(6)清·李调元《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驿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
成语出处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作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梅花梅花:[méihuā] (1)梅树的花。(2)[方] 腊梅。(3)梅花形的。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驿使驿使:[yìshǐ] 古代驿站传送朝廷文书者。
驿驿:yì 1、<名>古代供传递文书使用的马;也指骑马传递文书的人。《张衡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2、<名>传递文书的人或来往官员换马歇宿的地方。《雁荡山》:『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
使使:shǐ 1、<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4、<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5、<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6、<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7、<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8、<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梅梅:méi(1)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2)这种植物的花。(3)这种植物的果实。(4)姓。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驿驿:《亥集上·马字部》《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玉篇》译也,道也。《增韵》今之递马。又传舍也。《唐书·刘晏传》初州取富人主邮递,谓之捉驿。又《正字通》称颂人曰驿其声而吟之。又往来不绝曰骆驿。《后汉·郭汲传》骆驿不绝。又落驿。《书·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传〉驿,气落驿不连属也。又《诗·周颂》驿驿其达。〈注〉驿驿,苗生貌。又姓。本作□,俗省作驿。互详馹字注。
使使:《子集中·人字部》《唐韵》疏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风》序:说以使民。《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管子·枢言篇》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又《集韵》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乗[音chéng]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尽严笃无私曰使。本作□。《六书统》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考证:(《易·兑卦》悦以使民。)谨按易兑卦象传是悦以先民,与使字无涉。惟查毛诗豳风东山序有此四字。谨将易兑卦三字改为豳风序。悦改说。
梅梅:《辰集中·木字部》槑《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说文》枏也。《尔雅·释木》梅,枏。《陆玑·条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礼·内则》梅诸。《名物疏》陆玑所释有条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可以为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笾实之乾□,似杏实酢者也。又《尔雅·释木》时,英梅。〈注〉雀梅。又《尔雅·释木》朹檕梅。〈注〉状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又《埤雅》江、湘、两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蒸郁成雨,谓之梅雨。《四时纂要》闽人以立夏后逢庚入梅,芒种后逢壬出梅。又杨梅,果名。《越郡志》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又梅梅,犹昧昧,居丧之容也。《礼·玉藻》视容瞿瞿梅梅。又州名,属广东。《南宋·地理志》改敬州为梅州。又姓。《广韵》出汝南。汉梅福、梅鋗。又《集韵》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又□。考证:(《书·说命》若作和羹,汝惟盐梅。)谨照原文汝惟改尔惟。(《尔雅·释木》朹椠梅。)谨照原文椠改檕。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