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dì ér chǔ
成语简拼:YDE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易地而處
成语解释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成语用法
作谓语;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近义词
设身处地
成语接龙
1、易地而处→处安思危→危言危行→行不苟合→合而为一→一脉香烟→烟聚波属→属词比事→事无大小→小试锋芒→芒寒色正→正心诚意→意乱心忙→忙忙碌碌→碌碌无能→能工巧匠→匠门弃材→材朽行秽→秽言污语→语出月胁→胁肩谄笑→笑里藏刀→刀下留人→人亡政息→息息相关
2、易地而处→处高临深→深仇重怨→怨声载道→道学先生→生众食寡→寡鹄孤鸾→鸾舆凤驾→驾雾腾云→云愁海思→思贤如渴→渴而掘井→井中视星→星星点点→点指莋脚→脚高步低→低首下心→心瞻魏阙→阙一不可→可有可无→无情无义→义断恩绝→绝后光前→前襟后裾→裾马襟牛
3、易地而处→处高临深→深渊薄冰→冰封雪盖→盖世英雄→雄才大略→略见一斑→斑斑点点→点头哈腰→腰金衣紫→紫绶金章→章父荐屦→屦及剑及→及第成名→名士风流→流溺忘反→反裘负薪→薪桂米珠→珠翠之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沉璧碎→碎身粉骨→骨肉相连→连更彻夜
4、易地而处→处实效功→功高不赏→赏罚分审→审时度势→势焰熏天→天外飞来→来日方长→长辔远驭→驭凤骖[音cān]鹤→鹤立鸡群→群空冀北→北邙乡女→女织男耕→耕当问奴→奴颜媚骨→骨瘦形销→销魂夺魄→魄散魂飞→飞刍挽粟→粟红贯朽→朽木生花→花花太岁→岁寒松柏→柏舟之誓
5、易地而处→处堂燕雀→雀喧鸠聚→聚少成多→多难兴邦→邦家之光→光怪陆离→离乡别井→井渫莫食→食方于前→前古未闻→闻一知十→十夫楺椎→椎埋狗窃→窃金不止→止渴思梅→梅妻鹤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瞳剪水→水远山遥→遥遥相对→对景伤情→情至意尽→尽忠报国
成语示例
(1)若使司马迁易地而处,撰成《汉书》,将恐多言费辞。▲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
(2)…』…——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成语「易地而处」是一个偏正式成语。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易地而处”几个大字。
(3)祭司看见猪挣扎哀嚎的样子,不免念及,如果易地而处,自己是这只猪的话,又会作何选择。
(4)帕雷高声骂他是恶棍,他回答说,假如自己和那三人易地而处,希望也有人这样为他解脱痛苦。
(5)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的或是暂时的。
(6)我也不相信我们中的任何人会愿意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或其他世代的人民易地而处。
(7)我在想,那些纳粹军官残忍地屠杀犹太人,可曾想过若是易地而处,他们又是何等不堪?
(8)小兰写不出成语“易地而处”,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9)小咪不会写成语“易地而处”的最后一个字。
(10)薪予哥哥给诗愚和美伊介绍了“易地而处”的成语典故。
(11)舟山初中的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易地而处”。
(12)扪心自问,若是我与断痕兄易地而处,我的下场比之他来,也未必好得上哪去。
(13)若使司马迁易地而处,撰成《汉书》,将恐多言费辞。见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
(14)去往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乡农业中学的公交车上,思翰哥哥给舒在去往十九峰之前,零哥哥给冰彤和滩怡介绍了『易地而处』的历史典故
(15)假如与曹操易地而处,使刘备的远大计谋得以施展,使关羽、张飞的英武得以发挥,把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么,他的霸主之业必然成功。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易易:yì 1、<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2、<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3、<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4、<动>轻视。《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5、<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而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6)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5、<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处处:chǔ 1、<动>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处。』2、<动>住,居住。《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动>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4、<动>相处。《<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5、<动>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处之。』chù 1、<名>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处妇] 居家之妇。[处妾] 宫中的童女。[处士] 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处治] 处方治病。[处子] 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处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处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易易:《辰集上·日字部》《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易》者,象也。〈疏〉《易》卦者,为万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疏〉阴阳变转。《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朱子·周易本义》《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又《易·乾卦》不易乎世。〈注〉不为世所移易也。又《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公羊传·宣十二年》交易为言。〈注〉交易,犹往来也。又《书·尧典》平在朔易。〈传〉谓岁改易。又《礼·祭义》易抱龟南面。〈疏〉占易之官也。又《史记·项羽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正义曰:开张易旧处。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后。又水名。《水经》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又州名。《广韵》赵分晋得中山,秦为上谷郡,汉置涿郡,隋为易州,因水名之。又《广韵》《集韵》《韵会》以豉切《正韵》以智切,□音异。《易·系辞》乾以易知。〈疏〉《易》谓《易略》。又《易·系辞》辞有险易。〈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疏〉易,说易也。又《礼·檀弓》易墓非古也。〈注〉易谓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畴。〈注〉易,治也。又《礼·祭义》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又《公羊传·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注〉易怠,犹轻惰也。又《公羊传·宣六年》是子之易也。〈注〉易,犹省也。又《论语》丧,与其易也,宁戚。《何晏注》和易也。《朱传》易,治也。又《尔雅·释诂》平、均、夷、弟,易也。〈注〉皆谓易直。〈疏〉易者,不难也。又《庄子·刻意篇》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又《史记·礼书》能虑勿易。〈注〉易,谓轻易也。又《韵补》叶余支切。《诗·小雅》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而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处处:《申集中·虍字部》《唐韵》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杵。《玉篇》居也。《诗·王风》莫或遑处。又止也。《诗·召南》其后也处。《广韵》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诗·大雅》于时处处。又归也。《左传·襄四年》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又分别也。《晋书·杜预传》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又制也。《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滋多,虽处以严□,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汉·艺文志》《处子》九篇。《师古注》《史记》云:赵有处子。《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北海太守处兴。又州名。《一统志》晋属永嘉郡,隋置处州。又《广韵》读去声,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说文》作処。《广韵》俗作□。考证:(《诗·王风》其后也处。)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