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xī fǔ jīn
成语简拼:YXF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憶昔撫今
成语英文:recall past suffering and think over the source of present happiness
成语解释
回忆昔日,看看今天。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分句;指今昔对比
成语造句
(1)安安写不出成语“忆昔抚今”的拼音。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忆昔抚今”几个大字。
(3)茂涵哥哥给皓雅和妍鸯介绍了“忆昔抚今”的成语典故。
(4)珉珉不会写成语“忆昔抚今”的最后一个字。
(5)小溪乡初级中学的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忆昔抚今”。
(6)忆昔抚今,我思绪万千。
(7)去仙霞关的火车上,银老师给镶馨和癖畅讲解了『忆昔抚今』的历史故事。
(8)一批曾在解放日报工作过的在京老同志在北京新闻大厦酒店欢聚一堂,忆昔抚今,展望未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忆忆:yì 1、<动>回想。《与妻书》:『汝忆否?』2、<动>思念。《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3、<动>记住不忘。《梁书·昭明太子传》:『过目皆忆。』
昔昔:xī 1、<名>往日;以前;过去。《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2、<名>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3、<名>终结。《吕氏春秋·任他》:『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岁] 去年。
抚抚:fǔ 1、<动>抚摸。《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动>拍;轻击。《口技》:『妇抚儿乳。』3、<动>拨弄;弹奏。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4、<动>按;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右抚剑,左援带。』5、<动>抚慰;安抚。《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赤壁之战》:『及说备使抚表众。』6、<动>抚养;对待。《项脊轩志》:『先妣抚之甚厚。』《与妻书》:『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7、<动>做……的巡抚。《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今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忆忆:《卯集上·心字部》《广韵》於力切《集韵》《韵会》乙力切《正韵》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记也。《古诗》下有长相忆。《增韵》古作意,误。
昔昔:《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思积切,音惜。《说文》作□。乾肉也。从残肉,日以曦之。与俎同意。《类篇》隷作昔。《五经文字》后人以为古昔字。《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疏〉据今而称上世,谓之昔者也。《诗·商颂》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礼·曲礼》必则古昔称先王。又《诗·陈风》谁昔然矣。〈传〉昔,久也。〈疏〉昔是久远之事。又《礼·檀弓》予畴昔之夜。〈注〉犹前也。又《博雅》昔,夜也。《左传·哀四年》为一昔之期。《庄子·天运篇》则通昔不寐矣。又姓。《广韵》汉有乌伤令昔登。又《集韵》仓各切,音错。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觕理错也。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考证:(《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其填沟壑。)谨照原诗忧其改忧在。(□)《说文》昔本字。籀文加肉作腊。《字汇》以为古文昔字,非。腊原从□作。又□、□。
抚抚:《卯集中·手字部》《篇海》俗抚字。(抚)(古文)《唐韵》芳武切《集韵》《韵会》斐父切,□音捬。《说文》安也。《增韵》慰勉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注〉抚犹有也。〈疏〉抚为存抚,故为有也。《左传·文十二年》镇抚其社稷。又《说文》一曰循也。《书·臯陶谟》抚于五辰。又《广韵》持也。又按也。《礼·曲礼》君抚仆之手。〈又〉客跪抚席而辞。〈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国君抚式。〈注〉抚,犹据也。又拍也。《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乗[音chéng]之。又《扬子·方言》拊抚,疾也。《郭璞注》谓急疾也。又州名。汉豫章郡,隋置抚州。又《集韵》蒙逋切。与摹同。《韵会》通作拊。
今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