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xíng qù xíng
成语注音:ㄧˇ ㄒㄧㄥˊ ㄑㄩˋ ㄒㄧㄥˊ
成语简拼:YXQ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以刑去刑
成语解释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以刑止刑
成语造句
(1)加加不会写成语“以刑去刑”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以刑去刑”几个大字。
(3)小健写不出成语“以刑去刑”的拼音。
(4)杨家沟学校的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刑去刑”。
(5)应奶奶给孙囡和小孙子讲解了“以刑去刑”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刑刑:xíng 1、<名>刑罚;刑法。《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2、<动>判刑;处罚。《陈涉世家》:『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3、<动>杀。《与陈伯之书》:『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4、<名>同『型』。模型;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5、<名>同『型』。法式;典范。《诗经·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6、<动>同『型』。作典范;作榜样。《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刑家] 曾受刑罚的家族。
去去:qù 1、<动>离去;离开。《岳阳楼记》:『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动>距;距离。《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3、<形>过去的。《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4、<动>除去;去掉。《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5、<动>舍去;舍弃。《五蠹》:『去偃王之仁。』6、<动>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动>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jǔ<动>通『弆』。收藏;贮存。《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妇] 被遗弃之妻。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刑刑:《子集下·刀字部》《集韵》同□。《说文》罚辠也,国之□罚也。从井刀,刀守井,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韵会》复古篇云:□从刀幵声,刭也。□从刀井,□法也。今经史皆通作□。
去去:《子集下·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丘据切,墟去声。《说文》人相违也。《广韵》离也。《增韵》来去,离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记·庄助传》汲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又弃也。《后汉·申屠刚传》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韵》羌举切《集韵》《韵会》口举切《正韵》丘举切,□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又《韵会》《正韵》□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驱。《诗·小雅》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左传·僖十五年》秦伯伐晋。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