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御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shū wéi yù成语注音:ㄧˇ ㄕㄨ ㄨㄟˊ ㄧㄩˋ
成语简拼:YSW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以書為御
成语解释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迪迪不会写成语“以书为御”的最后一个字。
(2)地利亚预科夜班的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书为御”。
(3)环升哥哥给丁玥和雨朵讲解了“以书为御”的故事。
(4)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以书为御”几个大字。
(5)小兵写不出成语“以书为御”,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6)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书书:shū 1、<动>写。《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3、<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5、<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7、<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8、<名>指《尚书》。9、<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御御:yù 1、<动>驾车。《殽之战》:『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又] <动为动>为……驾车。《左传·成公二年》:『邴夏御齐侯。』2、<名>驾车的人。《诗经·车攻》:『徒御不惊。』3、<动>驾着;乘着。《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动>统治。《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5、<动>治理。《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6、<动>驾御;控制。《赤壁之战》:『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7、<动>使用;用。《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8、<动>侍奉。《尚书·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9、<动>抵御;抵挡。《殽之战》:『晋人御师必于殽。』yà<动>迎。《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御风] 乘风而行。[御沟] 入宫的河道。[御宇] 帝王统治国土。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书书:《辰集上·曰字部》《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舒。《说文》作□,着也。从聿从者。隷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艺,五曰六书。〈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着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隷书、缪篆、虫书。又《说文》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隷书。又《尙书序疏》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敎,事显於言,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史记·礼书注》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释名》书,庶也。纪庶物也。又《诗·小雅》畏此□书。〈传〉□书,戒命也。〈疏〉古者无纸,有事书之於□,故曰□书。又《周礼·天官·司书注》主计会之簿书。又《左传·昭六年》郑人铸□书。〈注〉铸□书於鼎。又《左传·昭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按即书牍也。又《前汉·董仲舒传》对亡应书者。〈注〉书,谓诏书也。又官名。《前汉·成帝纪》初置尙书,员五人。又《百官公卿表》中书谒者。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御御:《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类篇》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音御。《说文》使马也。《徐锴曰》卸解车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职。《诗·小雅》徒御不惊。又《正韵》统也。《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又《韵会》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书曰御书,服曰御服,皆取统御四海之内。《蔡邕·独断》御者,进也。凡衣服加於身,饮食适於口,妃妾接於寝皆曰御。《释名》御,语也。尊者将有所欲,先语之也。亦言职□,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马然也。《礼·王制》千里之内以为御。〈注〉御谓衣食。〈疏〉御是进御所须,故为衣食。又《广韵》侍也,进也。《诗·小雅》饮御诸友。〈传〉御,进也。〈笺〉御,侍也。吉甫远从镐地来,饮之酒,使诸友侍之。又《正韵》劝侑也。《礼·曲礼》御食于君。〈注〉劝侑曰御。又主也。《礼·曲礼》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注〉御犹主也。〈疏〉谓主事也。又御也。《诗·邶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又傅御,日御,御史,□官名。《诗·大雅》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笺〉傅御贰王治事,谓冢宰也。《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注〉日官,日御,典历数者。《前汉·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绣衣直指。《后汉·百官志》侍御史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劾举之。凡郊庙朝会,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又女官。《周礼·天官·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周语》内官不过九御。又姓。《正字通》周有御鞅。又《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又御龙,复姓。《史记·夏本纪》刘累学扰龙,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又《集韵》鱼驾切,牙去声。相迎也。《诗·召南》百两御之。〈笺〉御,迎也。《礼·曲礼》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韵》或作迓。考证:(《诗·邶风》我有旨畜。)谨照原文畜改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