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制今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gǔ zhì jīn成语简拼:YGZJ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以古制今
成语解释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成语造句
(1)宝宝不会写成语“以古制今”的最后一个字。
(2)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以古制今”几个大字。
(3)集叔叔给晓晓和他的同学讲述了“以古制今”的故事。
(4)澧县嘉山中学的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古制今”。
(5)小楚写不出成语“以古制今”的拼音。
(6)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7)去深圳市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路上,升灿大哥哥给古玲和曼婷介绍了『以古制今』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制制:zhì 1、<动>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2、<动>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3、<动>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4、<动>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5、<动>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6、<动>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7、<名>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8、<名>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9、<名>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0、<名>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艺] 八股文。
今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制制:《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征例切,音制。《说文》裁也。又《增韵》正也,御也,检也,造也。又《广韵》禁制也。又《前汉·高帝纪》太后临朝称制。〈注〉师古曰:天子之言曰制书,谓为制度之命也。又成法曰制。《左传·隐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又《礼·曲礼》士死制。〈注〉制谓君命,士受命致死也。又《礼·礼器》大庙之内敬矣,君亲制祭。〈注〉朝践进血之时,君自断制牲肝,洗于郁鬯,祭神于室也。又邑名。《左传·隐元年》制,岩邑也。又叶音哲。《崔駰·达旨》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叙,帝纪乃设。又《韵会》浙或作制。江名,在东阳。《庄子·外物篇》自制河以东。
今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