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róu zhì gāng
成语简拼:YRZ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以柔制剛
成语解释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以柔克刚
成语示例
(1)《清史稿·河渠志》:『专在固守高偃,实得全河关键,以柔制刚,其法最善。』
成语造句
(1)高安四中的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柔制刚”。
(2)格格写不出成语“以柔制刚”,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3)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以柔制刚”几个大字。
(4)小浩不会写成语“以柔制刚”的最后一个字。
(5)益欣大哥哥给卓妮和咏爔讲了“以柔制刚”的典故。
(6)要以柔制刚,先看这个女人的反应,再见机行事。
(7)《清史稿·河渠志》:『专在固守高偃,实得全河关键,以柔制刚,其法最善。』。
(8)而周览予却是特例,他棋风绵密细腻,力量和速度并重,善于以柔制刚和弃子争先,全局了然于胸。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柔柔:róu 1、<形>草木始生;稚嫩。《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2、<形>柔软;柔弱。《后汉书·光武帝纪》:『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3、<形>和;顺。《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4、<动>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柔民,弗若也。』[柔翰] 毛笔。[柔嘉] 温柔而美善。[柔远] 安抚远方的民族,使归顺。[柔则] 以柔顺为准则。古代女子的道德准则。
制制:zhì 1、<动>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2、<动>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3、<动>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4、<动>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5、<动>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6、<动>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7、<名>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8、<名>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9、<名>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0、<名>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艺] 八股文。
刚刚:gāng 1、<形>坚硬;坚强。与『柔』相对。《周易·杂卦》:『乾刚坤柔。』2、<形>坚强;倔强。《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3、<形>强盛;健旺。《教战守策》:『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4、<形>刚直;刚烈。《柳毅传》:『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5、<副>方才;刚才。苏轼《花影》:『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柔柔:《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受平声。《说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刚之反。《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经》岂非以其柔耶。又安也。《书·舜典》柔远能迩。又服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又草木新生曰柔。《诗·小雅》薇亦柔止。又国名。《前汉·地理志》属琅邪郡。俗作□,非。
制制:《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征例切,音制。《说文》裁也。又《增韵》正也,御也,检也,造也。又《广韵》禁制也。又《前汉·高帝纪》太后临朝称制。〈注〉师古曰:天子之言曰制书,谓为制度之命也。又成法曰制。《左传·隐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又《礼·曲礼》士死制。〈注〉制谓君命,士受命致死也。又《礼·礼器》大庙之内敬矣,君亲制祭。〈注〉朝践进血之时,君自断制牲肝,洗于郁鬯,祭神于室也。又邑名。《左传·隐元年》制,岩邑也。又叶音哲。《崔駰·达旨》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叙,帝纪乃设。又《韵会》浙或作制。江名,在东阳。《庄子·外物篇》自制河以东。
刚刚:《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古郞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郞切,□音冈。《说文》强断也。从刀,冈声。《增韵》坚也,劲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刚健中正。《司马光·潜虚》刚,天之道也。又作□。《史记·乐书》而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