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dàn pèng shí
成语简拼:YDP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以蛋碰石
成语解释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取灭亡
近义词
以卵投石、以卵击石、以卵敌石
成语造句
(1)晨晨写不出成语“以蛋碰石”,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以蛋碰石”几个大字。
(3)第四十六中学的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蛋碰石”。
(4)慧慧不会写成语“以蛋碰石”的最后一个字。
(5)兰荣哥哥给怡萌和弋蓝讲解了“以蛋碰石”的故事。
成语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蛋蛋:dàn(1)鸟、龟、蛇等所产的卵。(2)(蛋儿)球形的东西:泥蛋儿;山药蛋。
碰碰:pèng(1)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碰杯;不小心腿在门上碰了一下。(2)碰见;遇到: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3)试探:碰碰机会;我去碰一下看,说不定他在家。
石石:shí 1、<名>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名>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名>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4、<名>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5、<量>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肠] 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 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蛋蛋:《申集中·虫字部》《字汇补》徒叹切,音但。古作蜑。《柳宗元·飨军亭记》胡夷蛋蛮。又《字汇补》俗呼鸟卵为蛋。又鸭蛋洲,江上地名。
石石:《午集下·石字部》《唐韵》《集韵》《正韵》常只切《韵会》常亦切,□音硕。《增韵》山骨也。《释名》山体曰石。《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小石。《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春秋·说题词》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补阳,故山含石。又乐器,八音之一。《书·益稷》击石拊石。〈注〉石,磬也。又乐声不发扬亦曰石。《周礼·春官·典同》厚声石。〈注〉钟太厚则如石,叩之无声。又坚也。《前汉·扬雄传》石画之臣。《师古注》言坚固如石。亦作硕。又星亦称石。《左传·僖十六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汉·食货志》夫治田百畮,岁收畮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又官禄秩数称石。《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以下递减至百石。又粗布皮革之数亦称为石。《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又水亦称石。《水经注》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又酒亦称石。《史记·滑稽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又衡名。百二十斤为石。《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注〉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月令》仲春钧衡石。《前汉·律正志》石者,大也,权之大者。又州名。《广韵》秦伐赵取离石,周因邑以名州。又姓。《左传》卫大夫石碏。又复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又叶常义切,音嗜。《宋玉·高唐赋》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又《招魂》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砾石些。又叶七各切,音错。《郭璞·尔雅赞》鳆似蛤,有鳞无殻。一面附石,细孔亲亲,或七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