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乱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bào yì luàn成语简拼:YBY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以暴易亂
成语解释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残暴统治
近义词
以暴易暴
成语示例
(1)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以暴易乱”几个大字。
(2)霏霏写不出成语“以暴易乱”的拼音。
(3)潘渡中学的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暴易乱”。
(4)小丑不会写成语“以暴易乱”的最后一个字。
(5)梓敬哥哥给雉茱和欣娟讲解了“以暴易乱”的故事。
(6)去往彰化县立成功高级中学的出租车上,朋泽大哥哥给佳义和雯雯讲述了『以暴易乱』的历史典故
(7)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见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成语出处
《后汉书·宦者传》:『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暴暴:bào 1、<形>又猛又急;突然。《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暴益,荆人弗知。』2、<形>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3、<动>欺凌;损害。《周处》:『并皆暴犯百姓。』4、<形>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pù 1、<动>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暴,不复挺者。』2、<动>暴露。《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易易:yì 1、<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2、<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3、<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4、<动>轻视。《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5、<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乱乱:luàn 1、<形>紊乱;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动>混杂;混淆。《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动>战乱;动乱。《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动>叛乱;作乱;?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37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磁选!读婀俅颉罚骸阂环蛞购簦艺咚挠Α!?、<动>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7、<形>慌乱;零乱。《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8、<名>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涉江》:『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9、<名>男女间的正当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乱。』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暴暴:《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曦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又《诗·郑风》□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音chéng]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书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又《后汉·窦融传》皆近事暴着。〈注〉暴,露也。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又白各切,音泊。又备沃切,音雹。义□同。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又□或作暴,坟起也。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易易:《辰集上·日字部》《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易》者,象也。〈疏〉《易》卦者,为万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疏〉阴阳变转。《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朱子·周易本义》《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又《易·乾卦》不易乎世。〈注〉不为世所移易也。又《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公羊传·宣十二年》交易为言。〈注〉交易,犹往来也。又《书·尧典》平在朔易。〈传〉谓岁改易。又《礼·祭义》易抱龟南面。〈疏〉占易之官也。又《史记·项羽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正义曰:开张易旧处。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后。又水名。《水经》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又州名。《广韵》赵分晋得中山,秦为上谷郡,汉置涿郡,隋为易州,因水名之。又《广韵》《集韵》《韵会》以豉切《正韵》以智切,□音异。《易·系辞》乾以易知。〈疏〉《易》谓《易略》。又《易·系辞》辞有险易。〈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疏〉易,说易也。又《礼·檀弓》易墓非古也。〈注〉易谓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畴。〈注〉易,治也。又《礼·祭义》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又《公羊传·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注〉易怠,犹轻惰也。又《公羊传·宣六年》是子之易也。〈注〉易,犹省也。又《论语》丧,与其易也,宁戚。《何晏注》和易也。《朱传》易,治也。又《尔雅·释诂》平、均、夷、弟,易也。〈注〉皆谓易直。〈疏〉易者,不难也。又《庄子·刻意篇》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又《史记·礼书》能虑勿易。〈注〉易,谓轻易也。又《韵补》叶余支切。《诗·小雅》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
乱乱:《子集上·乙字部》《正字通》俗乱字。(乱)(古文)《唐韵》郞段切《集韵》《韵会》《正韵》卢玩切,□銮去声。紊也。《尔雅·释诂》乱,治也。《说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书·臯陶谟》乱而敬。《孔传》有治而能敬谨。又《盘庚》乱越我家。《梓材》厥乱为民。《洛诰》四方迪乱,乱为四辅。《立政》丕乃俾乱之类,皆训治也。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乱。《尔雅·释训》梦梦,訰訰,乱也。《书·周官》制治於未乱。《周礼·地官》司虣掌宪巿之禁令,禁其斗嚣与其虣乱。又兵寇也。又事未定之时。《礼·檀弓》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注〉丧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又乐之卒章曰乱。《论语》关雎之乱。又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指也。又《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注〉横流而济之也。《书·禹贡》乱于河。《诗·大雅》涉渭为乱。又《韵补》叶力眷切,音恋。《扬雄·交州牧箴》周公摄胙,白雉自献。昭王陵迟,周室昏乱。又叶力敬切,夌去声。《扬戏李正方赞》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乱)考证:(《周礼·秋官》司虣掌宪布之禁令。)谨照原书秋官改地官。宪布改宪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