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éi chén luàn zǐ
成语注音:ㄗㄟˊ ㄔㄣˊ ㄌㄨㄢˋ ㄗㄧˇ
成语简拼:ZCL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俪紒y子
成语解释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贼子乱臣、乱臣贼子、贼臣逆子
反义词
孝子忠臣
成语接龙
1、贼臣乱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驷列骑→骑鹤维扬→扬幡招魂→魂销目断→断梗飘萍→萍踪浪影→影只形孤→孤芳自赏→赏贤使能→能不称官→官仓老鼠→鼠盗狗窃→窃窃私议→议论纷错→错彩镂金→金兰之契→契合金兰→兰桂齐芳→芳兰竟体→体大思精→精神满腹→腹心之疾
2、贼臣乱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目→目不识书→书读五车→车驰马骤→骤不及防→防患未然→然荻读书→书囊无底→底死谩生→生死予夺→夺人所好→好勇斗狠→狠心辣手→手到病除→除残去秽→秽德垢行→行易知难→难得糊涂→涂歌里咏→咏桑寓柳→柳绿桃红→红颜薄命→命世之才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贼臣乱子”几个大字。
(2)方方不会写成语“贼臣乱子”的最后一个字。
(3)家光叔叔给蕊嘉和夕月讲述了“贼臣乱子”的成语故事。
(4)霖霖写不出成语“贼臣乱子”,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5)鲟鱼学校的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贼臣乱子”。
(6)去城关中学的车上,程墨大哥哥给姗姿和页彤介绍了『贼臣乱子』的历史典故
(7)代汉者,姓当涂名高,君岂高之身耶?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乱子乱子:[luànzi] 纠纷;祸事。出了乱子。
贼贼:zéi 1、<动>伤害。《论语·先进》:『贼夫人之子。』2、<动>杀害。《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钥麑贼之。』3、<名>刺客。《史记·秦始皇本纪》:『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4、<名>祸患。《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紧长,是天下之大贼也。』5、<名>强盗。《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6、<名>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7、<名>偷东西的人。《狱中杂记》:『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8、<形>凶残。《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贼风] 从小缝小孔里透进来的风。[贼秃] 对和尚的侮辱性称呼。
臣臣:chén 1、<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 <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4、<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5、<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 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臣节] 人臣的操守。[臣虏] 1.奴隶。2.奴役。[臣仆] 奴仆。[臣妾] 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我也。』
乱乱:luàn 1、<形>紊乱;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动>混杂;混淆。《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动>战乱;动乱。《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动>叛乱;作乱;?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37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磁选!读婀俅颉罚骸阂环蛞购簦艺咚挠Α!?、<动>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7、<形>慌乱;零乱。《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8、<名>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涉江》:『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9、<名>男女间的正当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乱。』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贼贼:《酉集中·贝字部》《广韵》昨则切《集韵》《韵会》疾则切,□音蠈。盗也。《玉篇》刧人也。《书·舜典》□贼奸宄。〈传〉杀人曰贼。又《诗·大雅》不僭不贼。〈传〉不残贼。又《左传·僖九年》不僭不贼。〈注〉贼,伤害也。又《周礼·夏官·大司马》贼贤害民,则伐之。〈疏〉贼虐。又害苗之虫。《诗·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贼。〈传〉食节曰贼。《陆玑疏》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臣臣:《未集下·臣字部》《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丞真切,□音辰。事人之称。《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缠也,励志自坚固也。《广韵》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诗·小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前汉·王陵传》陈平谢曰:主臣。〈注〉文颖曰:惶恐之辞,犹今言死罪。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通雅》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悦,着平陈纪。又《韵补》叶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东,肆觐善因缘。常融无地官,皆是圣皇臣。
乱乱:《子集上·乙字部》《正字通》俗乱字。(乱)(古文)《唐韵》郞段切《集韵》《韵会》《正韵》卢玩切,□銮去声。紊也。《尔雅·释诂》乱,治也。《说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书·臯陶谟》乱而敬。《孔传》有治而能敬谨。又《盘庚》乱越我家。《梓材》厥乱为民。《洛诰》四方迪乱,乱为四辅。《立政》丕乃俾乱之类,皆训治也。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乱。《尔雅·释训》梦梦,訰訰,乱也。《书·周官》制治於未乱。《周礼·地官》司虣掌宪巿之禁令,禁其斗嚣与其虣乱。又兵寇也。又事未定之时。《礼·檀弓》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注〉丧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又乐之卒章曰乱。《论语》关雎之乱。又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指也。又《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注〉横流而济之也。《书·禹贡》乱于河。《诗·大雅》涉渭为乱。又《韵补》叶力眷切,音恋。《扬雄·交州牧箴》周公摄胙,白雉自献。昭王陵迟,周室昏乱。又叶力敬切,夌去声。《扬戏李正方赞》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乱)考证:(《周礼·秋官》司虣掌宪布之禁令。)谨照原书秋官改地官。宪布改宪巿。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