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ún yóu tóng qì
成语简拼:XYTQ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熏蕕同器
成语解释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黑白不分、是非不分
反义词
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成语接龙
1、熏莸同器→器小易盈→盈科后进→进退唯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旰忘食→食不果腹→腹饱万言→言高语低→低吟浅唱→唱对台戏→戏彩娱亲→亲密无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门闭户→户枢不朽→朽木生花→花貌蓬心→心平气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绝后→后手不接
2、熏莸同器→器宇轩昂→昂首挺胸→胸中无数→数奇命蹇→蹇人上天→天下大屈→屈尊就卑→卑谄足恭→恭而有礼
成语造句
(1)常村镇中心学校的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熏莸同器”。
(2)达达写不出成语“熏莸同器”,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熏莸同器”几个大字。
(4)凯喜大哥哥给永慧和思谅讲了“熏莸同器”的典故。
(5)小霏不会写成语“熏莸同器”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熏熏:xūn 1、<名>火烟。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金炉扬熏。』2、<动>烤;熏。《诗经·大雅·云汉》:『忧心如熏。』3、<动>气味侵袭。鲍照《苦热行》:『鄣气昼熏体。』4、<形>暖;热。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5、<名>通『曛』,黄昏。《后汉书·赵壹传》:『至熏夕,极欢而去。』
莸莸:yóu(1)落叶小灌木,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花蓝色,蒴果成熟后裂成四个小坚果。供观赏。(2)古书上指一种有臭味的草,比喻坏人:薰莸不同器(比喻好人和坏人搞不到一块儿)。
同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器器:qì 1、<名>哭具;器物。《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2、<名>特指武器;兵器。《公输》:『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寇矣。』3、<名>古代作为名位爵号的标志的器物。《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4、<名>才器;才干。《新唐书·刘禹锡传》:『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又] <名意动>认为……有才干。《隆中对》:『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5、<名>有才干人;人才。《卖柑者言》:『昂昂乎庙堂之器也。』6、<名>器量;气量。《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
熏熏:《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云切,音薰。《说文》本作□。《玉篇》本作□。《类篇》隷作熏。《说文》火烟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象也。《玉篇》热也。《广韵》火气盛貌。同燻。《诗·豳风》穹窒熏□。又《大雅》忧心如熏。〈传〉熏,灼也。《释文》熏,本又作燻。《周礼·秋官·翦氏》以莽草熏之。又《诗·大雅》公尸来止熏熏。〈传〉熏熏,和悦也。〈笺〉熏熏,坐不安之貌。《释文》熏,说文作醺。醉也。又《蔡邕·释诲》下获熏胥之辜。〈注〉谓相熏烝得罪也。又《吕氏春秋》东南曰熏风。又《后汉·赵壹传》陟遂与言谈,至熏夕,极欢而去。又通作薰。《易·艮卦》厉薰心。《后汉·马廖传》声薰天地。又《集韵》吁运切,音训。灼也。又与衅通。《齐语》三衅三沐之。〈注〉衅或为熏。又叶须缘切,音宣。《黄庭经》沐浴盛洁弃肥熏,入室东向诵玉篇。《正伪》中从□。与囱同。俗从田,误。
莸莸:《申集上·草字部》《唐韵》以周切,音犹。《说文》水边草也。即《尔雅》□,蔓于。又臭草。《本草注》其气□臭,故谓之莸。莸者,□也,朽木臭也。《左传·僖四年》一薰一莸。又地名。《晋书·慕容□载记》刘宁屯据莸城,降於苻氏。又《类篇》以九切,音酉。义同。《集韵》同□。
同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器器:《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去冀切,□去声。《说文》衆[音zhòng]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广韵》器皿。《易·系辞》形乃谓之器。〈注〉成形曰器。《书·舜典》如五器。〈注〉器谓圭璧。又《礼·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注〉器,能也。《论语》及其使人也,器之。〈疏〉度人才器而官之。又《论语》管仲之器小哉。〈注〉言其度量小也。又姓。见《姓苑》。又叶欺迄切,音乞。《曹植·黄帝三鼎赞》鼎质文精,古之神器。黄帝是铸,以像太乙。《集韵》或作□。《玉篇》俗作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