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xīn xiàng yì
成语注音:ㄧ ㄒㄧㄣ ㄒㄧㄤˋ ㄧˋ
成语简拼:YXX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依心像意
成语解释
犹言称心如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称心如意
成语接龙
1、依心像意→意望已过→过庭之训→训练有素→素车白马→马迟枚疾→疾言怒色→色胆迷天→天网恢恢→恢诡谲怪→怪雨盲风→风雨漂摇→摇唇鼓喙→喙长三尺→尺短寸长→长蛇封豕→豕食丐衣→衣紫腰银→银钩虿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棘天荆→荆棘塞途→途途是道→道不拾遗
2、依心像意→意望已过→过而能改→改恶为善→善男信女→女中丈夫→夫负妻戴→戴盆望天→天塌地陷→陷入僵局
成语造句
(1)斌斌写不出成语“依心像意”,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2)炳君大哥哥给葭蓓和俐燃讲述了“依心像意”的历史典故
(3)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依心像意”几个大字。
(4)沛县龙固中学的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依心像意”。
(5)小晨不会写成语“依心像意”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缘在,等待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张廪生如此算计,若是后来依心像意,真是天没眼睛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依依:yī 1、<动>依靠;依托。《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动>帮助。《汉书·礼乐志》:『声依咏,律和声。』3、<动>依从;应允。《窦娥冤》:『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4、<介>依照;按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依稀] 模糊;不清晰。[依依] (1)轻柔的样子。(2)茂盛的样子。(3)留恋不舍的样子。(4)仿佛;好像;隐约。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像像:xiàng 1、<名>肖象;相貌。《后汉书·赵岐传》:『又自画其像。』2、<动>相似;好像。《荀子·强国》:『影之像形也。』[又] 随;依顺。《荀子·议兵》:『像上之志而安乐之。』3、<名>法式;榜样。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
意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依依:《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希切,音衣。《说文》倚也。《书·无逸》知小人之依。〈注〉言稼穑。《诗·小雅》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又依稀,犹彷佛也。《刘禹锡诗》宋台梁馆尚依稀。又姓。又《集韵》《韵会》□隐岂切,音倚。《诗·大雅》于京斯依。又斧依,与扆通。《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注〉依,如今绨素屛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又缠弦也。《仪礼·即夕礼》设依挞焉。〈疏〉依,以韦依缠其弦,即今时弓□是也。又《仪礼·士虞礼》佐食无事,则出户负依南面。〈注〉户牖之间谓之依。又喻也。《礼·学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疏〉谓依倚譬喻也。又《韵补》叶乌皆切,音挨。《曹植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又《白居易诗》坐依桃叶妓。《自注》依,乌皆反。考证:(《仪礼·士丧礼》设依挞焉。〈疏〉依,以韦依缠其弦,如今时弓□是也。)谨照原书士丧礼改即夕礼。如今时改即今时。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像像:《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徐两切《集韵》《韵会》《正韵》似两切,□音象。形象也,肖似也。又摹仿也。《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荀子·议兵篇》像上之意。通作象。
意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