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xiāng bìn yǐng
成语注音:ㄧ ㄒㄧㄤ ㄅㄧㄣˋ ㄧㄥˇ
成语简拼:YXB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衣香鬢影
成语解释
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借指妇女
近义词
衣香髻影、衣香人影
成语接龙
1、衣香鬓影→影形不离→离经辨志→志得气盈→盈科后进→进退有度→度日如年→年近古稀→稀奇古怪→怪诞诡奇→奇货可居→居之不疑→疑团满腹→腹心相照→照人肝胆→胆小怕事→事不宜迟→迟疑观望→望眼将穿→穿凿傅会→会道能说→说三道四→四纷五落→落叶归根→根蟠节错
2、衣香鬓影→影形不离→离世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上迭床→床下牛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意迎合→合眼摸象→象箸玉杯→杯中蛇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姿意妄为→为蛇添足→足不逾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貌花容→容头过身→身微力薄
3、衣香鬓影→影形不离→离心离德→德容言功→功德圆满→满坐风生→生花妙语→语重心沉→沉吟不语→语近指远→远怀近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童一马→马仰人翻→翻江搅海→海涸石烂→烂如指掌→掌上观文→文质彬彬→彬彬济济→济贫拔苦→苦雨凄风→风行雨散→散马休牛
4、衣香鬓影→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余响绕梁→梁孟相敬→敬老尊贤→贤良方正→正经八本→本相毕露→露红烟绿→绿林豪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是非得失→失惊倒怪→怪雨盲风→风驰电卷→卷甲倍道→道傍之筑→筑台募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食钟鸣
5、衣香鬓影→影只形孤→孤芳自赏→赏贤使能→能文能武→武断专横→横眉竖目→目无三尺→尺波电谢→谢兰燕桂→桂子飘香→香象绝流→流离播越→越鸟南栖→栖风宿雨→雨卧风餐→餐风宿露→露红烟緑→緑林豪客→客死他乡→乡书难寄→寄鴈传书→书声琅琅→琅琅上口→口角春风
成语示例
(1)那红楼画阁,卷上珠帘,二作婵娟,倚栏而望,衣香鬓影,掩映霏微。▼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成语造句
(1)豆豆写不出成语“衣香鬓影”,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2)独孤阿姨给她的宝贝讲述了“衣香鬓影”的典故。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衣香鬓影”几个大字。
(4)立安溪国中的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衣香鬓影”。
(5)小子不会写成语“衣香鬓影”的最后一个字。
(6)其身侧坐一位身着紫色纱衣的妇人,月眉星目,衣香鬓影,姿态万千,一顾倾城,比起此刻丰容靓饰的楚云芝还要略胜一筹。
成语出处
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衣衣:yī 1、<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2、<名>衣服。《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又] <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3、<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 (1)衣帽,即穿衣、戴帽。(2)指官绅、士大夫。(3)文明礼仪。
香香:xiāng 1、<名>谷物煮熟后的香味。《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名>香气;芳香的气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形>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4、<形>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5、<名>香料。《促织》:『问者爇香于鼎。』[香火] (1)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2)指结盟。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衣衣:《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希切,音依。《说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黄帝时人。《白虎通》衣者,隐也。《释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躯依也。《类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傅□·衣铭》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饰内。又丝衣,祭服也。《诗·周额》丝衣其紑。又《博雅》寝衣,衾,□服也。又《释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又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养心也。又面衣。《晋书·惠帝纪》尚书高光进面衣。又耳衣。《唐·边塞曲》金缝耳衣寒。又缀衣,掌衣服官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又白衣,未仕之称。《后汉·崔駰传》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又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前汉·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又垣衣,苔也。《王融诗》垣衣不可裳。又姓。《通志·氏族略》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佑。又人名。《高士传》被衣,尧时人。蒲衣,舜时人。又青衣,地名。《史记·彭越传》处蜀青衣。〈注〉今为临卭。又借服膺意。《书·康诰》绍闻衣德言。又《唐韵》於既切,读去声。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韵》着衣也。《晏子·亲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汉·东方朔传》身衣弋绨。又《韵补》於斤切。齐人言衣声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谓欤。一作□。《通志·六书略》即衣字,从向、身。考证:(《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谨照原文□改佑。
香香:《戌集下·香字部》《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乡。《玉篇》芳也。《正韵》气芬芳。《书·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有飶其香。《礼·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栈香,蜜香,檀香,具载。《洪刍·香谱》及《叶延珪·香隶》诸书。又兽亦有香。《谈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脐香。其三心结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风香。《庾信诗》结客少年塲,春风满路香。又含香。《汉官仪》尚书郞含鸡舌香,伏奏事。又酒香。《王绩诗》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杜甫诗》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又花名。《庐山记》一比丘书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闻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又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为丁香,大者为母丁香。又酒名。《苏轼·送碧香酒诗》碧香近出帝子家,鹅儿破壳酥流盎。《刘子翬诗》未饶赤壁风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又阿香。《搜神记》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又人名。黄香,仇香,见《后汉书》。又姓。明四译馆通事香牛。又山名。《唐书·白居易传》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又水名。《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又殿名。《三辅黄图》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披香殿。又享名。《李白诗》沉香亭北倚阑干。
鬓鬓:《亥集上·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必刃切,音傧。《说文》颊发也。《释名》鬓,峻也。所居高峻也。〈又〉其上连发曰鬓。鬓,滨也。滨,崖也。为面颊之崖岸也。《晋语》美鬓长大则贤。〈注〉鬓,发类也。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