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yán xīng bāng,yī yán sàng bāng成语简拼:YYXBYYS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成语解释
邦:国家。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关键人物的言语
成语造句
(2)都都不会写成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最后一个字。
(3)浩浩写不出成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4)取铎哥哥给砍颖和育霖讲述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成语典故。
(5)沙溪镇岳王学校的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言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兴兴:xīng 1、<动>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动>发生;引起。《陈情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动>兴办;兴建。《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4、<动>发起;发动。《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5、<形>兴盛。《二刻拍案惊奇》:『这城中极兴的客店,多是他家的房子。』[又] <形使动>使……兴;振兴。《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xìng 1、<名>兴趣;兴致。《游黄山记》:『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2、<动>喜欢。《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3、<名>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借另一事物来引起所咏事物。[兴作] (1)兴起。(2)作为。(3)兴建。[兴会] 感发。[兴味] 兴致;情趣。
邦邦:bāng 1、<名>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季氏将伐颛臾》:『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2、<动>分封。柳宗元《封建论》:『邦群后。』(后,即诸侯)[邦畿] 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邦千里,维民所止。』[邦君] 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邦彦] 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
丧丧:sàng 1、<动>丧失;失去。《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动>丧亡;灭亡。《六国论》:『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3、<动>葬;安葬。《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sāng<名>丧事。《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言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兴兴:《未集下·臼字部》《唐韵》《韵会》《正韵》□虚陵切,音□。《尔雅·释言》兴,起也。《诗·小雅》夙兴夜寐。《礼·中庸》国有道,其言足以兴。〈注〉兴,谓起在位也。又《广韵》盛也。《诗·小雅》天保定尔,以莫不兴。〈笺〉兴,盛也。又《五音集韵》举也。《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注〉兴,犹举也。又动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下柎之功,末应将兴。〈注〉兴,犹动也。又《诗·大雅》兴迷乱于政。〈笺〉兴,犹尊尚也。又《周礼·地官·旅师》颁其兴积。〈注〉县官徵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又《司稼》平其兴。〈注〉所徵赋。又州名。《五音集韵》汉置武都郡,魏立东西州。梁为兴州,因武兴山而名。又县名。《李顒·涉湖诗》旋经义兴境。又殿名。《张衡·西京赋》龙兴含章。〈注〉龙兴,殿名。又姓。《姓谱》汉济阴王,谒者兴渠。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许应切,音嬹。《集韵》象也。又《韵会》比兴。《增韵》兴,况意思也。《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诂》兴者,感物而发,如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类。又《正韵》悦也。《礼·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注〉兴之言喜也。《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又《正韵》许刃切,音衅。《礼·文王世子》既兴器用币。《释文》音同衅。又《韵补》叶火宫切,音凶。《马融·长笛赋》曲终阕尽,余弦更兴。繁手累发,密栉□重。重平声。又叶虚良切,音香。《徐干·亲诗》沈阴增忧愁,忧愁为谁兴。念与君相别,乃在天一方。《潘乾□》实天生德,有汉将兴。子子孙孙,俾尔炽昌。又叶丘侵切,音钦。《诗·大雅》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考证:(又《掌均》平其兴。)谨按周礼无掌均之官,所引出地官司稼。掌均谨改司稼。
邦邦:《酉集下·邑字部》邫《唐韵》博江切《集韵》《韵会》悲江切,□音梆。《说文》国也。《周礼·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注〉大曰邦,小曰国。又《释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书·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又姓。《正字通》明有邦严。又叶卜工切,音崩。《诗·小雅》以畜万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诗》《易》邦字□同此音。
丧丧:《丑集上·口字部》《广韵》《正韵》苏浪切《集韵》《韵会》四浪切,□桑去声。《玉篇》亡也。又《正韵》失位也。《论语》二三子何患於丧乎。〈注〉丧,失位也。《左传·昭二十四年》昭公曰:丧人不佞。又《广韵》息郞切《集韵》《韵会》《正韵》苏郎切,□音桑。《正韵》持服曰丧。《礼·檀弓》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释文》上丧字平声,下丧字去声。又《广韵》丧,器也,今谓之柩。《礼·曲礼》送丧不踰境。又姓。《广韵》楚大夫丧左。《说文》本作□。《广韵》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