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uě yā shuāng qī
成语简拼:XYS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雪壓霜欺
成语解释
比喻备受折磨。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雪压霜欺→欺大压小→小恩小惠→惠风和畅→畅所欲言→言过其实→实事求是→是非分明→明镜止水→水激则旱
成语示例
(1)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宋·李邴《汉宫春》词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雪压霜欺”几个大字。
(2)成语雪压霜欺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道儒叔叔给凡佩和闫嫣讲述了“雪压霜欺”的成语故事。
(4)第六十二中学的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雪压霜欺”。
(5)昊昊写不出成语“雪压霜欺”,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6)卡卡不会写成语“雪压霜欺”的最后一个字。
(7)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见宋·李邴《汉宫春》词。
成语出处
宋·吴潜《疏影》词:『问平生、雪压霜欺,得似老枝擎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雪雪:xuě 1、<名>雪。《史记·秦始皇本纪》:『大雨雪,深二尺五寸。』2、<动>揩拭。杜甫《丈八沟纳凉》:『佳宾雪藕丝。』[又] 洗刷。李白《独漉篇》:『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压压:yā 1、<动>自上而下施加重力。《中山狼传》:『闭我囊中,压以诗书。』2、<动>压制;欺压。《教战守策》:『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3、<动>掩盖;覆盖。《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4、<动>超越。柳宗元《与肖翰林俛书》:『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喻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怨仆宜也。』5、<动>迫近;逼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晨压晋军而陈。』[压惊] 旧时人受尺恐后,亲友用酒食来安慰。[压卷] 对最好的诗文或书画的美称。吴讷《文章辨体·辨诗》:『山谷尝云:「老杜《赠韦左丞》诗,前辈录为压。』」[压轴] 在戏曲节目演出中,最后一出称大轴,大轴前一出称压轴。
霜霜:shuāng 1、<名>霜。《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又] <动>结霜。《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名>白色的看来像霜的物体。《秋浦歌》:『不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冰盘若琥珀,何似糖霜美?』3、<形>白;白色。《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霜,又何妨。』4、<形>比喻高洁。《南齐书·沈驎士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5、<名>比喻冷酷或威严。《晋书·索琳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焚。』6、<名>年。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夜忆咸阳。』[霜操] 坚贞高洁的节操。[霜毛] (1)洁白的毛羽。(2)白发。
欺欺:qī 1、<动>欺哄;欺骗。《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2、<动>欺负;欺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昧] 欺侮;蒙蔽。
雪雪:《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相绝切《韵会》《正韵》苏绝切,□音□。《说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阴凝为雪。《释名》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五出,雪华独六出,阴之成数也。《诗·邶风》雨雪其雱。又《广韵》除也。《韵会》洗也。《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战国策》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又《广韵》拭也。《家语》以黍雪桃。《史记·郦食其传》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节□名。见《后汉·律历志》。又山名。《后汉·明帝纪注》天山即祈连山。一名雪山。又阳春白雪,古曲名。又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霁。
压压:《丑集中·土字部》《广韵》乌甲切《集韵》《韵会》《正韵》乙甲切,□音鸭。《说文》坏也,笮也,塞补也。一曰镇压。《唐书·柳仲郢传》仲郢为京兆尹,政号严明。为河南尹,以宽惠为政,或言不类京师时。仲郢曰:辇毂之下,弹压为先。郡邑之治,惠爱为本。又《集韵》益涉切,音嬮。伏也,合也。又诺协切,音□。一指按也。又於艳切。通作厌。足也,疾恶也。《前汉·叔孙通传》朕甚压苦之。或作厌餍。
霜霜:《戌集中·雨字部》《唐韵》所庄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庄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释名》其气惨毒,物皆丧也。《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易·坤卦》履霜坚冰至。《诗·秦风》白露为霜。又《字汇补》国名。《西域记》屈霜国。又姓。见《姓苑》。又《正字通》正年曰霜。《李白诗》陛下之寿三千霜。又《集韵》《类篇》□色壮切,音孀。陨霜,杀物也。或作灀。《潘岳·马汧督诔》马生爰发,在险弥亮。精贯白日,猛烈秋霜。
欺欺:《辰集下·欠字部》《唐韵》去其切《集韵》《韵会》丘其切,□音僛。《说文》诈欺也。《新书·道术篇》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论语》吾谁欺。《史记·循吏传》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学》毋自欺也。《苏洵曰》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吕祖谦论郑庄公杀叔段曰》将欲欺人,必先欺心。又欺,□也。《扬子·方言》晋、魏、河内之北谓□曰残,楚谓之贪,南楚江、湘之间谓之欺。《郭注》言欺□难厌也。今关西人呼打为□,音廪,或洛感反。又诋欺,汉法名。汉有诽谤诋欺法,至哀帝始除之。又谩也,陵也。《李翊·俗呼小录》见陵於人为欺负。又欺□,大首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仡欺□以雕□。〈注〉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视也。□与瞲同。《集韵》或作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