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dào wú qīn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ㄉㄠˋ ㄨˊ ㄑㄧㄣ
成语简拼:TDW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道無親
成语解释
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等
近义词
天道无私
成语接龙
1、天道无亲→亲当矢石→石沈大海→海中捞月→月下老儿→儿女心肠→肠肥脑满→满袖春风→风情月债→债台高筑→筑坛拜将→将功赎罪→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白道緑→緑林豪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以为情→情急智生→生死相依→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2、天道无亲→亲密无间→间不容缓→缓不济急→急风骤雨→雨散云收→收离纠散→散言碎语→语四言三→三拳二脚→脚不沾地→地崩山摧→摧锋陷坚→坚如盘石→石火电光→光宗耀祖→祖武宗文→文山会海→海沸山摇→摇头晃脑→脑满肠肥→肥遁鸣高→高抬明镜→镜花水月→月旦春秋
3、天道无亲→亲密无间→间不容砺→砺戈秣马→马上房子→子为父隐→隐隐约约→约定俗成→成千上万→万绪千头→头会箕敛→敛容屏气→气吞牛斗→斗筲之器→器小易盈→盈盈一水→水涨船高→高足弟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结巴巴→巴前算后→后手不接→接连不断→断齑块粥
4、天道无亲→亲仁善邻→邻女詈人→人材出众→众虎同心→心瞻魏阙→阙一不可→可泣可歌→歌舞升平→平头正脸→脸红筋暴→暴殄天物→物腐虫生→生上起下→下情上达→达士通人→人欢马叫→叫苦连天→天工人代→代代相传→传风扇火→火上添油→油壁香车→车在马前→前功尽弃
5、天道无亲→亲仁善邻→邻女詈人→人莫予毒→毒魔狠怪→怪声怪气→气壮胆粗→粗心大意→意合情投→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天上帝→帝辇之下→下车作威→威刑肃物→物伤其类→类聚群分→分章析句→句栉字比→比目连枝→枝布叶分→分心挂腹→腹热肠慌→慌做一团→团花簇锦
成语示例
(1)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骄奢自咎,天道无亲,思我松柏,恭俭是遵。』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天道无亲”几个大字。
(2)成语天道无亲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丽丽不会写成语“天道无亲”的最后一个字。
(4)零奶奶给她的孙子介绍了“天道无亲”的典故。
(5)青河县中学的漆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道无亲”。
(6)小兵写不出成语“天道无亲”的拼音。
(7)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骄奢自咎,天道无亲,思我松柏,恭俭是遵。』。
成语出处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天道天道:1、自然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2、天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道道:dào 1、<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又] <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2、<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4、<名>道理;事理。《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6、<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7、<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好。』8、<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9、<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10、<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11、<名>简称道家、道教。《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12、<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道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13、<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14、<量>元稹。《望喜驿》:『一道月光横忱前。』[道心] (1)犹言道德观念。(2)悟道之心。[道学] (1)道家的学说。(2)指理学,即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道眼] 指抉择真妄的能力。[道义] (1)道德和义理。(2)道德和正义。[道艺] 学问与技能。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亲亲:qīn 1、<名>父母。《冯谖客孟尝君》:『冯公有亲乎?』2、<形>亲的;血统最接近的。《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3、<名>亲人;亲族。《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4、<动>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又] <名>亲近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而不亲,还是不说罢。』5、<副>亲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道道:《酉集下·辵字部》衟《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正韵》杜皓切,□陶上声。《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又《广韵》理也,衆[音zhòng]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既道。〈注〉顺其道也。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攺道州。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又《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陶去声。《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乗[音chéng]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又《字汇补》动五切,音覩。《易林》冬薮枯腐,当风于道。蒙蔽尘埃,左氏劳苦。又叶徒厚切,头上声。《诗·卫风》墙有茨,不可道也。叶下丑。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亲亲:《酉集上·见字部》寴《唐韵》《正韵》七人切《集韵》《韵会》雌人切,□七平声。《广韵》爱也。《孝经序》亲誉日着。〈注〉慈爱之心曰亲。《荀子·不苟篇》交亲而不比。〈注〉亲谓仁恩。《周语》慈惠保民,亲也。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又《增韵》躬也。《诗·小雅》弗躬弗亲。〈笺〉言不躬而亲之也。《礼·文王世子》世子亲齐□而养。〈注〉亲,犹自也。又《释名》衬也。言相隐衬也。《增韵》姻也。《礼·大传》亲者,属也。〈疏〉谓有亲者,各以属而为之服。《左传·昭十四年》禄勳合亲。《杜注》亲,九族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敎亲,则民不怨。〈注〉谓男女之礼,婚姻以时,则男不旷,女不怨。又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则六亲固。又《前汉·礼乐志注》如淳曰:父、子、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为六亲。又姓。《史记·孟尝君传》齐王逐周最,而听亲弗。〈注〉亲弗,人姓名。《战国策》作祝弗。又通作新。《大学》在亲民。《程注》亲,当作新。又《唐韵》七遴切《集韵》《韵会》七刃切《正韵》寸遴切,□七去声。《左传·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注〉以亲疏为分别。《释文》有平去两音。又《广韵》亲家也。《集韵》婚姻相谓为亲。又叶苍先切,音千。《杨方·合欢诗》磁石引长针,阳燧下焱烟,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字汇》古从□。今省作亲。《集韵》或作媇儭。○按字汇补又作□□□,非。考证:(《诗·小雅》勿躬勿亲。)谨照原文改为弗躬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