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剑汗马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í jiàn hàn mǎ成语简拼:TJH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提劍汗馬
成语解释
汗马:所骑战马奔驰出汗。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提剑汗马→马入华山→山高路远→远举高飞→飞蛾赴火→火然泉达→达观知命→命如丝发→发愤忘餐→餐风沐雨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提剑汗马”几个大字。
(2)凤江镇凤江中学的赫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提剑汗马”。
(3)奎奎写不出成语“提剑汗马”,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4)小双不会写成语“提剑汗马”的最后一个字。
(5)中贵叔叔给元红和路姗讲述了“提剑汗马”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汗马汗马:[hànmǎ] 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韩非子·五蠹》;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史记·晋世家》;蔡氏当先有汗马功劳,不可令其无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提提:tí 1、<动>提着;把东西垂手悬空拿着。《灞桥饯别》:『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2、<动>携带。《荆轲刺秦王》:『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3、<动>带领;牵引。《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4、<动>提拔。《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dǐ 1、<动>掷击。《荆轲刺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2、<动>断绝。《礼记·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提孩] 幼儿。
剑剑:jiàn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可以佩带在身旁。
汗汗:hàn 1、<名>汗水。李绅《悯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2、<动>出汗。[又] 名使动。使……出汗。《黄生借书》:『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hán<名>『可汗』的简称。古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如柔然、突厥诸族称国主为可汗,简称为『汗』。
马马:mǎ 1、<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2、<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
提提:《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正韵》杜奚切《集韵》《韵会》田黎切,□音题。《说文》挈也。《诗·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礼·曲礼》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疏〉屈臂当带,而提挈其物。又举也。《周礼·夏官·田仆》凡田,王提马而走。《前汉·□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提封者,大举其封疆也。又鼓名。《周礼·夏官·大司马》师帅执提。〈注〉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故谓之提。又摄提,星名。《史记·天官书》大角两傍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注〉摄提之为言提携也。提斗携角,以接於下也。又挟提,箸名。《礼·曲礼》羹之有菜者用梜。〈注〉今人或谓箸为梜提。又提提,安谛也。与媞同。《诗·魏风》好人提提。〈疏〉行步安舒而审谛也。又菩提,梵语。犹华言正道也。又浮屠所居曰招提。梵言拓鬬提奢,华言四方生物也。后魏创立伽蓝,为拓提境。俗伪拓为招。《杜甫诗》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又偏提,酌酒壷也。《拾遗记》唐元和间谓之注子,后仇士良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名曰偏提。又《集韵》市之切《正韵》辰之切,□音时。朱提,县名。《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注〉朱提县属犍为,出善银。北方人名□曰提。又《唐韵》是支切《集韵》《韵会》常支切,□音匙。鸟羣聚貌。《诗·小雅》弁彼鸒斯,归飞提提。《集韵》或作□。又《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典礼切,□音底。绝也。《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刲离之不绝中央少者,使易绝以祭耳。又掷也。《战国策》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史记·绦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索隐》服虔提音弟。萧该音底。萧音为得。又《集韵》《韵会》《正韵》□大计切,音第。见上史记注。又《汉书·音义》同。考证:(《史记·绦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徐广服虔提音弟。)谨照原文将注徐广三字改为索隐。
剑剑:《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居欠切,检去声。《玉篇》籀文刃。《说文》人所带兵也。《释名》刃,检也,所以防检非常。《管子·地数篇》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刃铠矛戟。又操刃杀人亦曰刃。《潘岳·汧督马敦诔序》汉明帝时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刃父雠。
汗汗:《巳集上·水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侯旰切《正韵》侯干切,□音翰。《说文》人液也。《关尹子·八筹篇》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时珍曰:汗出於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故曰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史记·苏秦传》挥汗成雨。《前汉·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龙》其出如綍,不反若汗。又泮汗,水无涯貌。《左思·吴都赋》溃渱泮汗。又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澔汗。又澜汗,长貌。《木华·海赋》洪涛澜汗。又汗汗,水广大无际貌。《郭璞·江赋》汗汗沺沺。又质汗,药名。又《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可汗,酋长之称。读若克韩。又番汗,汉县名。音盘寒,属辽东郡。又《唐韵》古寒切《集韵》居寒切,□音干。余汗,县名。《前汉·地理志》属豫章郡。《应劭注》汗音干。又《韵补》叶彤甸切,音苋。《苏辙·夏夜诗》老人气如缕,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气净如练。
马马:《亥集上·马字部》《唐韵》《正韵》莫下切《集韵》《韵会》母下切,□麻上声。《说文》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乗[音chéng]马。马,武兽也,怒也。《正韵》乗[音chéng]畜。生於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又司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马右騑。《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驷马驾车,一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马,驸以一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又田野浮气曰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游丝水气。又阳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接以圆方。〈注〉阳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又投壶胜算曰马。《礼·投壶》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立马者,取算以为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马者,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又《字汇补》打马,弹碁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马图。又地名。马陉,齐邑。马陵,郑地。□见《左传》。又天马,兽名。有翼能飞。又竈马,虫名。《酉阳亲俎》状似促织,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鸡。又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马疕。韩愈所云牛溲马勃,兼收□蓄是也。又海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又司马、巫马、乗[音chéng]马,皆复姓。《前汉·沟洫志》谏大夫乗[音chéng]马延年。《孟康曰》乗[音chéng]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马氏。又马流。《兪益期曰》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流。《方隅胜略》谓马人散处南海,谓之马流。《韩愈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即马流也。一作马留。又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以主事,故总称司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立於鲁般门外,更名金马门。又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亭。又《集韵》满补切,音姥。义同。《前汉·石庆传》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马字,下曲者尾,幷[同并]四点为足,凡五。考证:(《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凡太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谨照原文次序改为: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姓苑》本伯益之后,超奢封马服君,遂氏焉。)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原版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