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券之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ǒ quàn zhī cāo成语简拼:ZQZ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左券之操
成语解释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左联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有十分的把握
近义词
稳操左券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左券之操”几个大字。
(2)冬冬写不出成语“左券之操”的拼音。
(3)佳源叔叔给耘巧和冬瑛介绍了“左券之操”的成语故事。
(4)路桥实验中学的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左券之操”。
(5)朦朦不会写成语“左券之操”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左券左券:古代称契约为券,用竹做成,分左右两片,立约的各拿一片。后来说有把握叫操左券。
左左:zuǒ 1、<名>左边,与『右』相对。《垓下之战》:『左,乃陷大泽中。』《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名>战车左边的卫士。《殽之战》:『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3、<名>东面。古代地理观念中,以东为左。《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4、<名>旁边。《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左。』5、<名>(车骑的)尊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6、<名>较低的地位。古代尊称右,故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7、<形>不正;邪僻。《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8、<动>不合。韩愈《答宝秀才书》:『身动而事左。』9、<动>不赞助。《战国策·魏策》:『右韩而左魏。』10、<名>证据;证人。《新唐书·刘知几传》:『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左道] (1)邪道。(2)一切不正派的行为和事情。[左右] (1)左边和右边。(2)旁侧;周围。(3)身边的人;近侍;近臣。(4)对对方的一种敬称。(5)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6)帮助;辅佐。(7)支配;控制。(8)反正;横竖。
券券:quàn <名>契约,凭证。古代刻木为券,各拿一半,相合为信。《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操操:cāo 1、<动>拿着;携带。《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鸿门宴》:『大王来何操?』2、<动>掌握;控制。《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3、<动>持用;采取。《答司马谏议书》:『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4、<动>从事。《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5、<名>节操;品行。《史记·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6、<名>琴曲。《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操持] 1.握着;拿着。班固《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节旄尽落。』2.持;保养。《汉书·王嘉传》:『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两心。』3.操守。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李杜操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操刀必割] 比喻不可失掉时机,行事当及时。[操觚] 1.执简。觚,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代指作文章。宋濂《王冕传》:『当风日佳时,操赋试,千百不休。』2.执酒器。[操练] 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技能。[操券] 执持契券,后来喻事情有成功的把握。[操守] 指人的行为品德。[操行] 1.操守;品行。《楚辞·七谏·沉江》:『正臣端其操兮,反离谤而见攘。』(离:通『罹』。遭受。)2.特指廉洁正直的品行。范晔《后汉书·贾复传》:『少有操,多智略』。[操作] 劳动。李纲《题邵平种瓜图》:『儿童玉立形骨清,挈笠携筐助操。』
左左:《寅集中·工字部》《唐韵》《正韵》臧可切《集韵》《韵会》子我切,□音□。《增韵》左右定位。左,右之对,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王制》男子由右,妇人由左。《史记·文帝纪》左贤右戚。〈注〉韦昭曰:左犹高,右犹下也。又《增韵》手足便右,以左为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前汉·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注〉师古曰:左官犹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汉时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佐诸侯为左官也。《韵会》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又《正韵》左,戾也。又乗[音chéng]车尚左。《礼·曲礼》祥车旷左。〈疏〉旷,空也。车上贵左,仆在右,空左以拟神也。又吉尚左。《礼·檀弓》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又不助也。《左传·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又证也。《前汉·杨恽传》左验明白。〈注〉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又姓。《广韵》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后因氏焉。又汉复姓二氏,左传公子目夷为左师,其后为氏。秦有左师触讋。晋先蔑为左行,其后为氏。汉有御史左行恢。又《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又叶总古切,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俓[音jìng,古同径]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轨音矩。又叶祖戈切,挫平声。《诗·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考证:(《礼·王制》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谨照原文女子改妇人。(《礼·檀弓》孔子与门人拱立而尚右。)谨照原文拱改立。立改拱。
券券:《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去愿切《集韵》《韵会》《正韵》区愿切,□音劝。《说文》契也。从刀,声。以木牍为要约之书,以刀剖之,屈曲犬牙。《释名》券,绻也,相约束缱绻为限也。《史记·田敬仲世家》苏秦谓田轸曰: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又《孟尝君传》冯驩收责於薛,既还,曰:臣合券焚之,市义而反。《韵会》从刀,不从力。券,古卷字也。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操操:《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七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仓刀切,□草平声。《说文》把持也。《礼·曲礼》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左传·襄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前汉·贡禹传》勇猛能操切百姓者。〈注〉操,持也。切,刻也。又姓。明嘉靖给事中操守经,江西浮梁人。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汉·张汤传》汤客田甲有贤操。〈注〉所执持之志行也。《后汉·赵熹传》熹少有节操。又风调曰操。《南史·袁粲传》清整有风操。又琴曲也。《后汉·曹褒传》乐诗曲操,以俟君子。〈注〉《刘向·别录》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