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àng tóu kē nǎo
成语注音:ㄓㄨㄤˋ ㄊㄡˊ ㄎㄜ ㄣㄠˇ
成语简拼:ZTK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撞頭頭腦
成语解释
犹言到处碰壁。搕通『磕』。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行不通
近义词
撞头磕脑
成语接龙
1、撞头搕脑→脑满肠肥→肥遁鸣高→高才大德→德音莫违→违利赴名→名垂后世→世济其美→美玉无瑕→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瑕瑜互见→见貌辨色→色胆包天→天高气清→清水衙门→门庭若市→市道之交→交头互耳→耳闻目见→见性成佛→佛头着粪→粪土不如→如临大敌→敌众我寡
2、撞头搕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濡目染→染苍染黄→黄卷幼妇→妇人醇酒→酒色之徒→徒负虚名→名卿钜公→公平交易→易如破竹→竹烟波月→月露风云→云龙井蛙→蛙鸣鸱叫→叫苦连天→天香国色→色胆包天→天涯海角→角户分门→门闾之望→望洋而叹→叹为观止→止渴思梅
3、撞头搕脑→脑满肠肥→肥头大面→面目一新→新婚燕尔→尔雅温文→文武之道→道长论短→短褐不全→全民皆兵→兵闻拙速→速战速决→决一死战→战战惶惶→惶惶不安→安贫乐贱→贱敛贵发→发踊冲冠→冠履倒易→易于反掌→掌上观纹→纹丝不动→动如脱兔→兔死狗烹→烹狗藏弓
4、撞头搕脑→脑满肠肥→肥头大面→面谀背毁→毁不灭性→性急口快→快马加鞭→鞭辟着里→里勾外连→连模拟物→物伤其类→类聚群分→分身减口→口尚乳臭→臭腐神奇→奇耻大辱→辱国殄民→民膏民脂→脂膏不润→润屋润身→身家性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行节约→约法三章
5、撞头搕脑→脑满肠肥→肥猪拱门→门衰祚薄→薄情无义→义正辞严→严刑峻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心骇目→目治手营→营私作弊→弊衣疏食→食不兼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泣云愁→愁绪如麻→麻痹大意→意气扬扬→扬名四海
成语造句
(1)安定区安乐学校的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撞头搕脑”。
(2)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撞头搕脑”几个大字。
(3)冲冲写不出成语“撞头搕脑”的拼音。
(4)可儿不会写成语“撞头搕脑”的最后一个字。
(5)仁春哥哥给谢芸和娉娴讲了“撞头搕脑”的故事。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撞撞:zhuàng 1、<动>敲;击。《鸿门宴》:『亚父受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2、<动>冲撞;碰撞。《鸿门宴》:『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3、<动>迎面遇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撞席] 指别人设宴,不请自到。
头头:一、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尺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接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有准头;尝了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二、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留头;梳头;平头;分头。(3)(头儿)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头儿)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呀!(5)(头儿)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儿)头目。(7)(头儿)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用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头趟;头一遍;头半本;头几个;头三天(=前面的三天)。(11)<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头年(=去年或上一年);头天(上一天);头两年(=去年和前年,或某年以前的两年);头三天(=昨天、前天和大前天,或某天以前的三天)。(12)临;接近:头五点就得动身;头鸡叫我就起来了;头吃饭要洗手。(13)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兼表数目不大:十头八块;三头五百。(11)量词。a)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头牛;两头驴。b)用于蒜:一头蒜。
脑脑:nǎo(1)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前脑、中脑和后脑构成。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2)脑筋: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大挖生产潜力。(3)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茴香脑。
撞撞:《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宅江切《集韵》《韵会》传江切,□音幢。《说文》丮捣也。《广韵》突也。又击也。《礼·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战国策》迫则杖戟相撞。〈注〉手捣也。《前汉·樊哙传》持盾直撞入立帐下。〈注〉谓以盾撞击人。《韩愈诗》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又《唐韵》直降切《集韵》《韵会》丈降切,□幢去声。义同。《魏志·杜袭传》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头头:《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投。《说文》首也。《礼·玉藻》头容直。《释名》头,独也,於体高而独也。又古者谓一人为一头。《春秋元命苞》十纪,其一曰九头纪,即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仪礼·士相见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注〉头,阳也。〈疏〉执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杀之。虽死犹尚左,以从阳也。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注〉竖,小吏,名头须。又药名。《本草纲目》百头,贯衆[音zhòng]也。一名鸱头。《陶弘景曰》叶似大蕨,毛芒似老鸱头。又《唐韵》《正韵》古音徒。《古诗》东方千余骑,夫壻居上头。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上纪开辟,邃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又与兜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国。考证:(《广韵》《正韵》古音徒。)谨按广韵正韵无此音。查系唐韵正文。今改广韵正韵为唐韵正韵。
搕搕:《卯集中·手字部》《集韵》克盍切,音榼。取也。又击也。又《唐韵》乌合切,音罨。以手覆也。又《集韵》乙盍切,音盦。义同。
脑脑:《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奴皓切《集韵》《韵会》《正韵》乃老切,□音恼。《说文》本作匘。头髓也。又《广韵》那到切《集韵》乃到切,□音□。《广韵》优皮也。《集韵》瀀泽也。又《韵会》或作□。《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角之本蹙於□。《广韵》同堖。或从□。《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