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chuān cháng duàn
成语注音:ㄧㄢˇ ㄔㄨㄢ ㄔㄤˊ ㄉㄨㄢˋ
成语简拼:YCC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眼穿腸斷
成语英文:look forward with eager expectancy
成语解释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盼望之极
近义词
望眼欲穿、望穿秋水
成语接龙
1、眼穿肠断→断发文身→身败名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下老儿→儿女英雄→雄视一世→世俗之见→见义当为→为丛驱雀→雀屏中选→选色征歌→歌莺舞燕→燕语莺啼→啼天哭地→地主之仪→仪静体闲→闲言赘语→语焉不详→详情度理→理直气壮→壮发冲冠
2、眼穿肠断→断发文身→身不由主→主敬存诚→诚惶诚恐→恐遭物议→议不反顾→顾名思义→义不取容→容膝之地→地瘠民贫→贫病交迫→迫不可待→待人接物→物议沸腾→腾蛟起凤→凤翥龙翔→翔鸾翥凤→凤引九雏→雏凤清声→声泪俱发→发人深思→思断义绝→绝处逢生→生而知之
3、眼穿肠断→断发纹身→身名俱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规袭矩→矩步方行→行不履危→危言危行→行将就木→木干鸟栖→栖丘饮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异月新→新学小生→生生死死→死骨更肉→肉跳心惊→惊魂夺魄→魄散魂消→消息盈冲→冲口而出→出神入定→定乱扶衰
4、眼穿肠断→断鹤续凫→凫趋雀跃→跃马弯弓→弓折刀尽→尽入彀中→中风狂走→走身无路→路人皆知→知人之鉴→鉴往知来→来踪去路→路叟之忧→忧深思远→远不间亲→亲操井臼→臼灶生蛙→蛙鸣蚓叫→叫苦不迭→迭见层出→出谋划策→策马飞舆→舆死扶伤→伤心疾首→首善之区
5、眼穿肠断→断齑画粥→粥粥无能→能文能武→武爵武任→任其自流→流水朝宗→宗师案临→临难铸兵→兵微将寡→寡见少闻→闻宠若惊→惊世骇目→目不忍见→见死不救→救困扶危→危急存亡→亡国大夫→夫妻反目→目眩头晕→晕晕沉沉→沉滓泛起→起居无时→时日曷丧→丧天害理
成语示例
(1)眼穿肠断,如今千种,思量无奈。▲宋·欧阳修《鼓笛慢》词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眼穿肠断”几个大字。
(2)成语眼穿肠断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大双写不出成语“眼穿肠断”的拼音。
(4)格格不会写成语“眼穿肠断”的最后一个字。
(5)释叔叔给小唯和他的同学介绍了“眼穿肠断”的历史故事。
(6)塔山屯镇中学的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穿肠断”。
(7)眼穿肠断,如今千种,思量无奈。见宋·欧阳修《鼓笛慢》词。
(8)妾今度日如年,每遇穷檐夜雨,衰革凄风,但有凝望眼穿肠断。
成语出处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肠断肠断:[chángduàn] 喻非常悲痛。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穿穿:chuān 1、<动>穿透,突破。《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2、<动>凿,掘。《察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3、<动>通过,经过。《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动>贯串。《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5、<形>破,破损。《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6、<动>穿戴。《[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7、<名>洞,孔。《宋书·刘秀之传》:『柱有一穿。』[穿鼻] 1.听命于人,如牛鼻之穿绳而不能自主。2.古代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梁书·武帝纪上》:『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穿穴] 1.洞穴。2.强求其通。[穿杨] 《战国策·西周策》载:『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后人以『穿杨』比喻文章技艺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唐彦谦《送樊琯司业还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穿逾] 穿壁翻墙。[穿凿] 1.凿通。王充《论衡·答佞》:『穿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2.牵强附会。任意牵合意义,强求其通。《论衡·奇怪》:『儒生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肠肠: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断断:duàn 1、<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穿穿:《午集下·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缘切,音川。《说文》通也,穴也。《诗·召南》谁谓□无牙,何以穿我屋。《前汉·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注〉本皆荒梗,始开通之,故言穿。又《增韵》委曲入也,钻也,凿也。《前汉·沟洫志》穿渠漑田。又《广韵》孔也。《史记·邓通传》孝文梦欲上天,有一黄头郞从后推之,上顾见其衣裻带后穿。《后汉·耿恭传》衣履穿决。又国名。《尔雅·释地八狄疏》六曰穿胷。又《本草》百穿,蜂房也。又《拾遗记》江东谓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用红缕系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又《广韵》尺绢切《集韵》《韵会》《正韵》枢绢切,□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又叶枢伦切,音春。《扬雄·长杨赋》逮至圣文,随风乗[音chéng]流,方垂意於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注〉宁,读近寅。穿,枢伦切。又《韵会小补》於权切,音渊。火起貌。
肠肠:《未集下·肉字部》《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又《释名》畅也,言通畅胃气也。又《博雅》详也。又羊肠,太行山坂名。《战国策》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又无肠,国名。《山海经》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又鱼肠,刃名。见《三国蜀志》。又草名。《博雅》鹿肠,□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又黄肠,椁名。《后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又《礼·仪志》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断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