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àng piàn zhāo yáo
成语简拼:ZPZ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撞騙招搖
近义词
[同]招摇撞骗
成语示例
(1)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庚申六十一岁》:『省城大吏,原未必尽不识字,大约皆惮于用心,来文约略流览,稿件莫辨是非,幕友遂得高下其手,书吏亦撞骗招摇,而不肖官员,视为终南捷径。』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撞骗招摇”几个大字。
(2)健健写不出成语“撞骗招摇”,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3)京京不会写成语“撞骗招摇”的最后一个字。
(4)同大爷给豆豆和万万介绍了“撞骗招摇”的历史典故
(5)中卫初中的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撞骗招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招摇招摇:[zhāoyáo] 张扬炫耀,引人注意。招摇过市。
撞撞:zhuàng 1、<动>敲;击。《鸿门宴》:『亚父受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2、<动>冲撞;碰撞。《鸿门宴》:『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3、<动>迎面遇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撞席] 指别人设宴,不请自到。
招招:zhāo 1、<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2、<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招贤良。』3、<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5、<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招伏罪款。』6、<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7、<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安]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摇摇:yáo摇摆;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纺车。
撞撞:《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宅江切《集韵》《韵会》传江切,□音幢。《说文》丮捣也。《广韵》突也。又击也。《礼·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战国策》迫则杖戟相撞。〈注〉手捣也。《前汉·樊哙传》持盾直撞入立帐下。〈注〉谓以盾撞击人。《韩愈诗》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又《唐韵》直降切《集韵》《韵会》丈降切,□幢去声。义同。《魏志·杜袭传》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骗骗:《亥集上·马字部》《集韵》同騗。《正字通》今俗借为诓骗字。
招招:《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昭。《说文》手呼也。《诗·邶风》招招舟子。〈传〉招招,号召之貌。〈疏〉号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又《广韵》来之也。《书·说命》旁招俊乂。又求也。《前汉·季布传》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注〉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托也。又□也。《孟子》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注〉招,羁其足也。又姓。汉大鸿胪招猛。又《集韵》《韵会》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韶。《前汉·礼乐志》体招摇,若永望。〈注〉招摇,申动貌。又与韶□通。《史记·帝舜纪》禹乃兴九招之乐。〈注〉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传·昭十二年》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又《集韵》《韵会》《正韵》□祁尧切,音翘。举也。《周语》好尽言以招人过。《前汉·□项传赞》招八州而朝同列。又揭也。《庄子·骈拇篇》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又叶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又叶之由切。音周。《韩愈·祭□员外文》於后八年,君从杜侯。我时在洛,亦应其招。
摇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余招切《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姚。《说文》动也。《诗·王风》中心摇摇。〈疏〉心忧无所附着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以□其丰杀之节也。又《尔雅·释诂》作也。《前汉·礼乐志》将摇举,谁与期。〈注〉言当奋摇高举,不可与期也。又招摇,星名。《礼·曲礼》招摇在上。〈疏〉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七摇光,则招摇也。《前汉·司马相如·大人赋》部署众神於摇光。〈注〉张揖曰:摇光,北斗杓头第一星。◎按礼疏,合二星为一。与汉书注互异。又扶摇,暴风也。《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注〉风自下而上。又步摇,首饰也。《诗·鄘风》副笄六珈。〈疏〉步摇,副之遗象。《前汉·江充传》冠禅纚步摇。〈注〉冠禅纚,故行步则摇,纚即今方目纱也。一作①。《周礼·天官·追师注》副以覆首,若今步①。《释文》①本作摇。又消摇,翱翔貌。与逍遥同。《礼·檀弓》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又须摇,犹须臾也。《前汉·礼乐志》神奄留临须摇。又姓。《前汉·功臣表》海阳齐信侯摇毋余。又《唐韵》弋照切《集韵》弋笑切,□音曜。亦动也。《□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从肉,非从爪。亦作□。别见后十一画。①字作⺮下繇。肉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