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府穿州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àng fǔ chuān zhōu成语简拼:ZFC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撞府穿州
成语解释
撞:闯。指在江湖上东游西荡,行踪无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撞府冲州
成语造句
(1)冰冰不会写成语“撞府穿州”的最后一个字。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撞府穿州”几个大字。
(3)建始县第一中学的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撞府穿州”。
(4)婕颖叔叔给从衫和诗一讲解了“撞府穿州”的历史故事。
(5)蕊蕊写不出成语“撞府穿州”的拼音。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诀谒》:『咳,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撞撞:zhuàng 1、<动>敲;击。《鸿门宴》:『亚父受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2、<动>冲撞;碰撞。《鸿门宴》:『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3、<动>迎面遇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撞席] 指别人设宴,不请自到。
府府:fǔ 1、<名>国家收藏文书。《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2、<名>官府;衙署。《出师表》:『官中府中,俱为一体。』3、<名>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林黛玉进贾府》:『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4、<名>行政区划名,唐宋大州称府,元明清大抵府领州,州领县。《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穿穿:chuān 1、<动>穿透,突破。《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2、<动>凿,掘。《察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3、<动>通过,经过。《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动>贯串。《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5、<形>破,破损。《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6、<动>穿戴。《[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7、<名>洞,孔。《宋书·刘秀之传》:『柱有一穿。』[穿鼻] 1.听命于人,如牛鼻之穿绳而不能自主。2.古代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梁书·武帝纪上》:『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穿穴] 1.洞穴。2.强求其通。[穿杨] 《战国策·西周策》载:『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后人以『穿杨』比喻文章技艺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唐彦谦《送樊琯司业还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穿逾] 穿壁翻墙。[穿凿] 1.凿通。王充《论衡·答佞》:『穿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2.牵强附会。任意牵合意义,强求其通。《论衡·奇怪》:『儒生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州州:zhōu 1、<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二千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2、<名>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诸葛亮《草庐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撞撞:《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宅江切《集韵》《韵会》传江切,□音幢。《说文》丮捣也。《广韵》突也。又击也。《礼·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战国策》迫则杖戟相撞。〈注〉手捣也。《前汉·樊哙传》持盾直撞入立帐下。〈注〉谓以盾撞击人。《韩愈诗》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又《唐韵》直降切《集韵》《韵会》丈降切,□幢去声。义同。《魏志·杜袭传》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府府:《寅集下·广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文书藏也。《周礼·天官》府六人。〈注〉治藏,史掌书者。〈又〉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若今起文书草也。又《玉篇》府,聚也。藏,货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谷为六府。《礼·曲礼》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府谓宝藏财贿之处也。又掌财币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注〉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又《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汉·赵禹传》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又《韵会》唐制,为大州曰府。《唐书·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又《韵会》州名。汉属太原,魏置岚州,后唐立府州。《前汉·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又姓。《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又与腑通。《周礼·天官·疾医疏》六府,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以其受盛,故谓之为府。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饮食所聚,谓之六府。又与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视之。
穿穿:《午集下·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缘切,音川。《说文》通也,穴也。《诗·召南》谁谓□无牙,何以穿我屋。《前汉·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注〉本皆荒梗,始开通之,故言穿。又《增韵》委曲入也,钻也,凿也。《前汉·沟洫志》穿渠漑田。又《广韵》孔也。《史记·邓通传》孝文梦欲上天,有一黄头郞从后推之,上顾见其衣裻带后穿。《后汉·耿恭传》衣履穿决。又国名。《尔雅·释地八狄疏》六曰穿胷。又《本草》百穿,蜂房也。又《拾遗记》江东谓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用红缕系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又《广韵》尺绢切《集韵》《韵会》《正韵》枢绢切,□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又叶枢伦切,音春。《扬雄·长杨赋》逮至圣文,随风乗[音chéng]流,方垂意於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注〉宁,读近寅。穿,枢伦切。又《韵会小补》於权切,音渊。火起貌。
州州:《寅集中·巛字部》《唐韵》《正韵》职流切《集韵》《韵会》之由切,□音周。《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主之。《广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题辞》州之为言殊也。《释名》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时也,宫也,居也。《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同并]州。分青州为营州。〈疏〉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佐,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禹贡》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周礼·夏官》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幷[同并]。《尔雅·释地》冀、豫、雝、荆、扬、兖、徐、幽、营,九州。〈疏〉禹贡有青徐梁,无幽幷[同并]营,是夏制。周礼有青幷[同并]幽,无徐梁营,是周制。此有幽徐营而无青梁幷[同并],疑是殷制也。《史记·孟子传》驺衍言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又《周礼·地官》五党为州。〈注〉州二千五百家。《论语》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又国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传〉淳于公如曹。〈注〉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括地志》密州,安丘县东三十里古州国,周武王封为淳于国。又邑名。《左传·昭三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晋侯,曰:子丰有劳於晋,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注〉州县,今属河内郡。又《春秋·成七年》吴入州来。〈注〉楚邑,淮南下蔡县。又《史记·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纳州於秦。〈注〉南郡有州陵县。又姓。《左传·襄二十一年》州绰出奔齐。〈注〉晋大夫。又《尔雅·释畜》白州驠。〈注〉州,窍。〈疏〉谓马之白尻者也。又与洲通。◎按《说文》引《诗·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又叶专於切,音朱。《易林》鸇鸠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电,霹我葺庐。考证:(《左传·昭二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绰出奔齐。)谨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