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āng xì yuè yín
成语简拼:ZXYY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莊舄越吟
成语解释
庄舄:战国时期越国人。庄舄吟唱越国乐曲。形容不忘故国。亦作『庄舄思归』、『庄舄吟』。
成语接龙
庄舄越吟→吟风咏月→月露风云→云程万里→里勾外连→连舆接席→席地幕天→天清气朗→朗朗上口→口壅若川→川泽纳污→污手垢面→面谩腹诽→诽谤之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舌生花→花衢柳陌→陌路相逢→逢恶导非→非常之谋→谋听计行→行己有耻→耻居人下→下回分解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庄舄越吟”几个大字。
(2)顺顺写不出成语“庄舄越吟”,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3)万家乡万家中学的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庄舄越吟”。
(4)小芳不会写成语“庄舄越吟”的最后一个字。
(5)子顺叔叔给佳烜和胤祥介绍了“庄舄越吟”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汉·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庄庄:zhuāng 1、<形>庄重;严肃。《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2、<名>四通八达的大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3、<名>村庄。《冯婉贞》:『有村曰谢庄。』[庄户] 佃农,向官府或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庄姝] 美丽端庄。[庄严] (1)佛教用语,指装饰美盛。(2)整理行装
越越:yuè 1、<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2、<动>到;及。《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3、<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4、<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6、<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吟吟:yín 1、<动>叹息。《战国策·楚策》:『昼吟夜哭。』2、<动>吟咏。《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3、<动>鸣叫。《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4、<名>古代诗体的一种,能和乐而歌,故亦为曲名。《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庄庄:《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侧羊切,音装。草盛貌。《六书正伪》草芽之壮也。又严也。《论语》临之以庄则敬。又《韵会》盛饰也。又《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父之木百车于庄。〈注〉庄,六轨之道。《尔雅·释宫》六达谓之庄。又田舍也。《通监·史炤·释文》唐置庄宅使。《胡三省注》盖主庄田及外舍之事。又《公羊传·定八年》矢着于庄门。〈注〉庄门,孟氏之门名。又姓。《通志·氏族略》楚庄王之后,以諡为氏,楚有大儒曰庄周。又《云南通志》海贝一枚,土人谓之庄。又《篇海》侧亮切,音壮。恭也。《说文》作壮。《干禄字书》通作荘。俗作庄,非。考证:(《干禄字书》通作庄。)谨照原文庄改荘。
越越:《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伐切,音粤。《说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系辞传》亲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慎毋得踰越。又《书·太甲》无越厥命。〈传〉越,坠也。《左传·僖八年》恐陨越於下。〈注〉陨越,颠坠也。又於也。《书·高宗》越有雊雉。〈传〉越,於也。《诗·□风》越以鬷迈。〈传〉越,於也。又远也。《书·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注〉越,远也。又瑟下孔为越。《仪礼·乡饮酒礼》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注〉越,瑟下孔也。《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按《仪礼》《礼记》越皆如字读。《字汇》音活,非是。又躐也。《礼·王制》越绋而行事。〈注〉越,犹躐也。又《礼·缁衣注》越之言蹷也。又散也。《左传·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注〉越,散也。又《尔雅·释言》越,扬也。〈注〉谓发扬。《周语》汨越九原。〈注〉越,扬也。《晋语》使越于诸侯。〈注〉发声闻也。又迂也。《鲁语》越哉,□孙氏之为政也。〈注〉越,迃也。又失也。《淮南子·精神训》嗜慾者使人之气越。〈注〉越,失也。又国名。《左传·宣八年》盟吴、越而还。〈注〉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吴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又姓。《史记·管晏传》越石父。《潜夫论》越象。又布名。《后汉·马皇后纪》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又与粤通。○按《史记》南越、东越,汉书作粤。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又《韵补》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诔》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陨越。又叶鱼橘切。《□琳·玛瑙勒赋》瑰姿玮质,纷葩艳逸。英华内照,景流外越。
吟吟:《丑集上·口字部》(古文)唫《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鱼音切,音崟。《说文》呻也。《广韵》叹也。又《增韵》哦也,咏也,鸣也。《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战国策》书吟宵哭。《楚辞·渔父》行吟泽畔。《荀子·不苟篇》盗跖吟口。〈注〉吟咏长在人口也。《后汉·梁冀传》口吟舌言。〈注〉谓语吃不能明了。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约。又音含。《前汉·郊祀歌》灵安留,吟青黄。〈注〉服虔曰:吟音含。○按师古云:服说非也。吟,歌诵也,青黄,四时之乐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又《集韵》牛锦切,音僸。《扬雄·解嘲》蔡泽虽噤吟,而笑唐举。〈注〉师古曰:噤吟,颔颐之貌。吟,鱼锦反。又《集韵》宜禁切,音□。长咏也。《韩愈·同宿聮[音lián,古同联]句》白鹤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声。又音噤。《史记·淮阴侯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注〉吟,巨荫反。又音琴。亦见《史记·淮阴侯传索隐注》。《说文》或作□訡。《集韵》亦作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