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尖要强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ā jiān yào qiáng成语简拼:ZJY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抓尖要強
成语解释
指争强好胜,爱出风头。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争强好胜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抓尖要强”几个大字。
(2)曼曼写不出成语“抓尖要强”的拼音。
(3)圣阳叔叔给洁歆和卜方讲解了“抓尖要强”的历史故事。
(4)小达不会写成语“抓尖要强”的最后一个字。
(5)小五站庆云学校的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抓尖要强”。
(6)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要强要强:[yàoqiáng] 争强好胜,不愿比他人落后。
抓抓:zhuā(1)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一把抓住;他抓起帽子,往外就走。(2)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抓痒痒;他手上被猫抓破一块皮。(3)捉拿;捕捉:抓土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儿。(4)加强领导,特别着重(某方面)。如:抓重点。(5)抢着做:三抓两抓就把工作抓完了。(6)吸引(人注意)。如:这个演员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
尖尖:jiān 1、<形>(物体的末端)细小而尖锐。杜甫《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2、<名>物体末端细小而尖锐的部分。罗隐《咏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3、<形>尖刻。姚合《和座主相公面亭秋日即事》:『诗冷语多尖。』4、<形>声音尖而细。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针似,更深刺著旅人心。』5、<形>拔尖的;出色的。《红楼梦》:『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6、<动>打尖,中途休息略进饮食。《儿女英雄传》:『说着,便告诉店里,我们那里尖,那里住。』
要要:yāo 1、<名>人体的腰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腰』。《荀子·礼论》:『量要而带之。』2、<动>通『邀』。邀请。《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动>中途拦截。《书博鸡者事》:『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4、<动>相约。《孙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5、<动>威胁。《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yào 1、<形>重要。《冯婉贞》:『筑石寨土堡于要隘。』2、<动>想要。《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强强:qiáng 1、<形>(弓弩)硬而有力。《赤壁之战》:『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2、<形>泛指强健有力。《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形>强大;强盛。《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又] <名>强者。《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强。』4、<动>加强;增强。李斯《谏逐客疏》:『强公室,杜私门。』5、<形>强悍;强横。《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6、<动>胜过;比……强。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宣宗收燕、赵,复河、隍,力强于宪、武矣。』[又] 在……方面强;强于。《屈原列传》:『博闻强志。』7、<形>馀;有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ǎng 1、<动>强迫。《促织》:『少年固强之。』2、<副>强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3、<副>勉强。《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4、<副>竭力;尽力。《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jiàng<形>固执;强硬不屈。《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强死] 壮健而死,死于非命。[强宗] 豪门,有权势之家。[强起] 强迫人出来做官。勉强起身。
抓抓:《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侧巧切《集韵》《正韵》侧绞切,□音蚤。《博雅》搔也。又掐也。《庄子·徐无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杜甫·诗注》玉搔头,今之抓头也。又《唐韵》《广韵》侧交切《集韵》《类篇》庄交切,□音摷。义同。又《唐韵》《韵会》《正韵》侧教切《集韵》阻教切,□音笊。亦爪刺也。
尖尖:《寅集上·小字部》《广韵》《集韵》子廉切《韵会》《正韵》将廉切,□音渐。《说文》楔也。本作櫼。《徐曰》谓簪也,□也,从小下大,为櫼字。今作尖,末锐也,小也。《杜甫·送张参军赴蜀州诗》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又《韩愈·苦寒诗》萌芽夭勾尖。又《五代史》李崧言,镇太原非石敬塘不可。敬塘深德之,曰:为浮图者,必合其尖,盖欲崧始终成巳也。玉尖,十尖,指也。《杨维桢诗》玉尖搦管蘸香云。〈又〉十尖尽换红鸦觜。又尖尖。《章孝标诗》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峯云外碧尖尖。
要要:《申集下·襾字部》《唐韵》於霄切《集韵》《韵会》伊消切,□音邀。《博雅》约也。《论语》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注〉久要,旧约也。《左传·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又求也。《孟子》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又□也。《诗·魏风》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又会也。《礼·乐记》要其节奏。〈注〉要,犹会也。《释文》要,一遥反。又《广韵》勒也。又劫也。《前汉·文帝纪》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又劾也,察也。《周礼·秋官·乡士》异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实也。《书·康诰要囚传》要察囚情,得其辞以断狱。又卫圻之外,谓之要服。《书·禹贡》五百里要服。又姓。《通志·氏族略》吴人要离之后,汉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将军要珍。又水名。《水经注》濡水,又东南流与要水合。又青要,山名。《山海经》青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又高要,县名。《一统志》属广州府。又与腰通。《说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今作腰。别详肉部。又《广韵》於笑切。读去声。《篇海》凡要也,要会也。《孝经》先王有至德要道。《晋书·宣帝纪》军事大要有五。又《论语》久要,亦读去声。《王安石·老人行》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叶入诮韵。又《集韵》伊鸟切,音杳。与騕同。騕褭,良马名。或作要。又以绍切,音□。与偠同。偠绍或作要绍。舒缓貌也。
强强:《寅集下·弓字部》《说文徐注》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强。(强)《唐韵》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渠良切,□音强。《玉篇》米中蠹。《尔雅·释虫》蛄□,强□。〈注〉今米榖中小黑虫是也。建平人呼为□子。《扬子·方言》蛄□谓之强□。江东人谓之□。又《尔雅·释虫》强蚚。〈疏〉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又〉强丑捋。〈注〉以脚自摩捋。又与强通。《广韵》刚强也,健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中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又《集韵》胜也。《礼·中庸注》南方以舒缓为强,北方以刚猛为强。又《广韵》暴也。《史记·田延年传》诛鉏豪强。又算家以有余为强。《古木兰诗》策勳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强圉。又姓。《左传·庄十六年》刖强鉏。《广韵》后汉有强华奉赤伏符。又《广韵》《集韵》《正韵》□其两切,强上声。《集韵》勉也。《尔雅·释诂》勤也。《礼·中庸》或勉强而行之。又《韵会》矫强。《左传·庄十九年》鬻拳强谏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曰桥君。〈注〉桥音矫。又劝也。《周礼·地官》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注〉强,犹劝也。《礼·乐记》强而弗抑则易。〈疏〉师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则受者和易。又姓。《广韵》《前秦录》有将军强求。◎按《后汉》强华,《前秦》强求同姓,《广韵》分二音,不知何据。又《集韵》《韵会》《正韵》□其亮切,强去声。《韵会》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昌传赞》周昌,木强人也。〈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又《正韵》自是也,□也。《前汉·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注〉屈强,不柔服也。《史记》作屈强。又与襁通。《类篇》强,负儿衣。《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强葆之中。〈注〉索隐曰:强葆即襁褓。正义曰: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强)考证:(《周礼·地官》止其行,而强之道艺。)谨照原文止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