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成语注音:ㄓㄨˇ ㄉㄡˋ ㄖㄢˊ ㄑㄧˊ成语正音萁,不能读作『jī』。
成语简拼:ZDR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煑豆燃萁成语辨形萁,不能写作『箕。』成语谜语最残忍的兄弟相残
成语英文:burn beanstalks to cook beans
成语解释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兄弟之间
近义词
祸起萧墙、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变生肘腋、手足相残、相煎太急、相煎何急、燃萁煮豆、燃萁煎豆、自相残杀、自相鱼肉
反义词
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成语示例
(1)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
成语造句
(1)超超写不出成语“煮豆燃萁”的拼音。
(2)宽魁叔叔给婧媛和梅蕊介绍了“煮豆燃萁”的成语故事。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煮豆燃萁”几个大字。
(4)小琤不会写成语“煮豆燃萁”的最后一个字。
(5)鹰潭树人中学的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煮豆燃萁”。
(6)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7)为了钱,人们可以卖儿卖女;为了钱,人们可以丢弃良知;为了钱,人们可以抛弃道德;为了钱,人们可以骨肉相残、煮豆燃萁。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煮煮:zhǔ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有水的锅里烧:煮饺子;饭还没煮好;病人的碗筷每餐之后要煮一下。
豆豆:dòu 1、<名>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如高脚盘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名>豆类植物。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3、<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豆羹] (1)一豆之羹,只微少、微细。(2)豆粥。
燃燃:rán(1)燃烧:自燃;燃料。(2)引火点着:燃灯;燃香。
豆豆:《酉集中·豆字部》《唐韵》徒□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窦。《说文》古食肉器也。《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书·武成》执豆笾。《诗·小雅》为豆孔庶。《公羊传·桓四年》诸侯曷为必田狩。一曰乾豆。〈注〉豆,祭器,状如镫。《礼·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注〉楬,无异物之饰也。献音娑,疏刻之也。又《礼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又《乡饮酒义》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为豆,实三而成觳,崇尺。〈注〉崇,高也。豆实四升。《史记·乐书》簠簋俎豆,礼之器也。又《扬子·方言》□、楚、宋、卫谓桮□为豆笼。〈注〉盛桮器笼也。《集韵》或作梪、□。又《韵略》谷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谷注》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为九谷。《礼·投壷》壷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干宝·晋书》驽马恋栈豆。又《博雅》天豆,云实也。又巴豆、海红豆,皆药名,出巴蜀。又相思子一名红豆。又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别一种也。俗作荳,非。又《说苑·辨物篇》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又官名。《南齐书·魏虏传》北魏置九豆和官。又地名。《北史·周文帝纪》文帝伐魏,至盘豆,拔之。又州名。《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白豆州。又姓。汉光武时,关内侯豆如意,后魏长广王豆代田。又复姓。北周豆卢宁,本姓慕容氏,归魏,赐姓豆卢氏。又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纥豆陵氏。又《正韵》当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食一豆肉,饮一豆酒。〈注〉豆,当为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传·昭三年》豆、区、釜、钟之类,当音斗。后人误读为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盖伪倂耳。又《字汇补》思留切,读作羞。《周礼·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注〉脯非豆实,豆当为羞,声之误也。《释文》豆,音羞。又《韵补》叶动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豆叶保,保音补。又叶田故切,读作渡。《诗·小雅》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音学五书》豆叶孺。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唐县有都山。一名豆山。今关中人读豆为渡。《说文》竖、侸、裋皆以豆得声。树字从壴,亦以豆得声。考证:(《书·武成》执笾豆。)谨照原文改执豆笾。(《礼·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献豆。)谨照原文商改殷。(《诗·小雅》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翕,和乐且孺。)谨照原文既翕改既具。
燃燃:《巳集中·火字部》《广韵》俗然字。详然字注。《元经》光熙元年夏五月范阳地燃。又《拾遗记》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国献比翼鸟。
萁萁:《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渠之切,音棊。《说文》豆茎也。《前汉·杨恽传》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又《广韵》居疑切,音姬。《韵会》菜,似蕨。《马融·广成颂》茈萁芸蒩。又草也。《前汉·五行志》檿弧萁服。《师古注》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又《礼·曲礼》梁曰芗萁。〈注〉萁,语辞也。又居开切,音该。《淮南子·时则训》爨萁燧火。〈注〉取萁木燧之,火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