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jù zhú zì
成语简拼:ZJZZ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逐句逐字
成语解释
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成语接龙
1、逐句逐字→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是昔非→非分之念→念念有词→词穷理极→极智穷思→思贤如渴→渴而穿井→井渫不食→食不求甘→甘雨随车→车马填门→门衰祚薄→薄情无义→义形于色→色胆迷天→天香国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顽不灵→灵蛇之珠→珠圆玉润→润屋润身
2、逐句逐字→字斟句酌→酌古沿今→今非昔比→比肩齐声→声吞气忍→忍心害理→理直气壮→壮气吞牛→牛衣夜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衰爱弛→弛高骛远→远亲近邻→邻女詈人→人弃我取→取精用弘→弘毅宽厚→厚古薄今→今愁古恨→恨之入骨→骨瘦如柴→柴天改物→物离乡贵
3、逐句逐字→字正腔圆→圆首方足→足不出门→门庭如市→市民文学→学如登山→山颓木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长说短→短刀直入→入井望天→天之骄子→子虚乌有→有耻且格→格杀弗论→论甘忌辛→辛壬癸甲→甲第连天→天生尤物→物极将返→返视内照→照章办事→事齐事楚
4、逐句逐字→字里行间→间不容缓→缓急轻重→重规累矩→矩步方行→行师动众→众虎同心→心满原足→足不履影→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余音绕梁→梁孟相敬→敬老慈少→少安毋躁→躁人之死→死灰复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
成语示例
(1)要听他这段虚文合后面的实事,却是逐句逐字针锋相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2)…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成语逐句逐字的结构和「呼牛呼马」一样,都是ABAC形式。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逐句逐字”几个大字。
(3)蔻蔻不会写成语“逐句逐字”的最后一个字。
(4)下庄镇一中的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逐句逐字”。
(5)小臭写不出成语“逐句逐字”的拼音。
(6)煜洲大哥哥给成超和舆琳讲述了“逐句逐字”的历史典故
(7)要听他这段虚文合后面的实事,却是逐句逐字针锋相对。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8)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逐字逐字:[zhúzì] 一字挨一字地。那种气人的、不可原谅的逐字记录谈话的习惯。
逐逐:zhú 1、<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逐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动>跟随。《汉书·匈奴传》:『逐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逐之生。』3、<动>追求。《原君》:『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4、<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气力。』5、<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逐队] 随众而行。[逐客] (1)被驱逐的人。(2)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 争夺天下。
句句:jù <名>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gōu<动>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句读] 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字字:zì 1、<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2、<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字。』3、<名>文字。《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5、<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字乳] 生育。
逐逐:《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直六切《集韵》《韵会》仲六切,□音轴。《说文》追也。《左传·隐九年》祝□逐之。又《隐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广韵》驱也。《正韵》斥也,放也。《史记·李斯传》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又《管仲传》三仕三见逐。又《玉篇》竞也。《左传·昭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后汉·赵壹传》捷慑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韵》逐逐,笃实也。又驰貌。《易·颐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汉·宣帝纪》迎日逐,破车师。又《集韵》《韵会》□亭正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苏林》音迪。又《字汇补》同门切。与豚同。《山海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又《集韵》直佑切,音胄。奔也。《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考证:(《左传·昭元年》自无令诸侯逐进。)谨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句句:《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九遇切《集韵》《韵会》俱遇切,□音履。《玉篇》止也,言语章句也。《类篇》词绝也。《诗·关雎疏》句古谓之言。秦汉以来,衆[音zhòng]儒各为训诂,乃有句称。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聮[音lián,古同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又偻句,地名,龟所出也。《左传·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晋,臧会窃其宝龟偻句。又《礼·乐记》句中钩。〈疏〉谓大屈也。言音声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当於钩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注〉句兵,戈戟属。《释文》句,俱具反。又音钩。又《史记·叔孙通传》胪句。〈注〉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又高句骊,辽东国名,汉为县。《前汉·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骊。又句容,县名。《地理志》丹阳郡句容县。又《广韵》古□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切,□音遘。《广韵》句当。《宋史·曹彬传》江南句当公事回。又姓。《华阳国志》王平,句扶,张翼,廖化□为将。时人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又《类篇》拘也。又与彀同。《诗·大雅》敦弓既句。《释文》句,说文作彀。张弓曰彀。又《唐韵》《集韵》古侯切《韵会》《正韵》居侯切,□音沟。俗作勾。《说文》曲也。《礼·月令》句者毕出。《左传·哀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注〉钩伍相着,别为左右屯。《前汉·赵充国传》入鲜水北句廉上。〈注〉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棱也。又《集韵》亦作区。《礼·乐记》区萌达。〈注〉屈生曰区。《释文》区音勾,古侯反。又句芒,春神。《礼·月令》其神句芒。又句龙,社神。《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又句绎,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绎。又句渎,齐地。《左传·襄十九年》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句阳县。〈注〉左传句渎之丘也。又寃句、句章,□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句章县,济阴郡寃句县。〈注〉师古曰,句音钩。又句吴。《史记·吴世家》自号句吴。〈注〉吴言句者,发声也。犹言于越耳。又《五音集韵》亦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钓。又《广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衢。须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须句。《音义》句,其俱反。又句町,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句町县。〈注〉师古曰,音劬挺。又《字汇补》与絇同。履头饰也。《周礼·天官·履人》青句。〈注〉句当为絇。《前汉·王莽传》句履。〈注〉师古曰,其形岐头。又《集韵》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又《史记·孝文纪》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注〉应劭曰,山险名也。索隐曰,句音俱。包恺音钩。又与矩同,方也。《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陆德明·音义》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又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说文》本作□。□篆文句字,从口□(丩)声。考证:(《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勾。)谨照原文勾改钓。
字字:《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自。《说文》乳也。又爱也。《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礼·地官·郑注》小国贡轻,字之也。《左传·成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周礼·春官·外史》周礼春官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又名字。《礼·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又〉女子许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许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谓牝曰字。《史记·平准书》乗[音chéng]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亦作牸。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谔。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内史》掌书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滋益而名,故更曰字。)谨照原文改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