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shī liǎng jiào
成语注音:ㄓㄨ ㄕㄧ ㄌㄧㄤˇ ㄐㄧㄠˋ
成语简拼:ZSL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銖施兩較
成语解释
指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铢施两较→较短絜长→长谈阔论→论今说古→古色古香→香车宝马→马上房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圆行方→方枘圜凿→凿坏以遁→遁天之刑→刑期无刑→刑余之人→人急计生→生荣没哀→哀毁骨立→立眉竖眼→眼腰黄赤→赤手空拳→拳打脚踢→踢天弄井→井臼亲操→操纵自如
2、铢施两较→较短量长→长目飞耳→耳目一新→新益求新→新愁旧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然向风→风举云飞→飞蓬随风→风华正茂→茂林修竹→竹马之好→好生之德→德重恩弘→弘奖风流→流天澈地→地主之谊→谊不敢辞→辞赋风骨→骨瘦如豺→豺狼野心→心慈手软
3、铢施两较→较瘦量肥→肥遁鸣高→高情远意→意前笔后→后生小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周万物→物以群分→分花拂柳→柳圣花神→神愁鬼哭→哭天抹泪→泪下如雨→雨愁烟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次相比→比肩系踵→踵武前贤→贤贤易色→色厉胆薄→薄物细故
4、铢施两较→较武论文→文君新寡→寡人之疾→疾如雷电→电照风行→行不副言→言高语低→低吟浅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碧辉映→映雪囊萤→萤灯雪屋→屋如七星→星离月会→会少离多→多嘴献浅→浅斟低唱→唱对台戏→戏彩娱亲→亲操井臼→臼杵之交→交头互耳→耳目众多
5、铢施两较→较若画一→一晦一明→明法审令→令人起敬→敬姜犹绩→绩学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食鸣钟→钟鼓馔玉→玉粒桂薪→薪尽火传→传诵一时→时乖命蹇→蹇人上天→天怒人怨→怨气满腹→腹饱万言→言之有物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铢施两较”几个大字。
(2)畅畅写不出成语“铢施两较”的拼音。
(3)潭门中学的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铢施两较”。
(4)小虎不会写成语“铢施两较”的最后一个字。
(5)宣姐姐给越越和妞妞讲述了“铢施两较”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其赋于人也,铢施两较,不肯多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铢铢:zhū 1、<量>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商君书·定分》:『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2、<形>钝。《淮南子·齐谷》:『其兵戈铢而无刃。』[铢两] 极轻的重量。比喻很少,一点儿。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两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较较:jiào 1、<动>比较。《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动>较量;比高下。《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3、<动>计算;统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4、<动>相差。皮日休《汴河怀古》:『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5、<形>明显;明白。《史记·刺客列传》:『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志。』6、<副>略微;稍稍。杜甫《人日》:『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铢铢:《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音殊。《说文》权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为絫,十絫为铢。又八铢为鍿,二十四铢为两。又孟康曰: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礼·儒行》虽分国如鍿铢。又《博雅》钝也。《淮南子·本经训》其兵戈铢而无刃。〈注〉楚人谓刀顿为铢。又姓。《正字通》明弘治举人铢炫,德兴人。又人名。《前汉·宣帝纪》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注〉铢音殊。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两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较较:《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车輢上曲铜也。《崔豹·古今注》车较,重耳也。在车辇上重起,如两角然。《诗·卫风》猗重较兮。〈注〉较,高于轼。輢是两旁植木,较横輢上。盖古者车皆立乗[音chéng],平常立则凭较,若应为敬,乃俯凭轼。较在轼上,若两较然,故云重较。又《广韵》车箱也。《后汉·舆服志》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注〉车箱为较。又与角通,相竞也。《孟子》鲁人猎较。又《广韵》古孝切,音敎。与校通。比较也。又《广韵》略也。《孝经》盖天子之孝也。〈疏〉盖者,辜较之辞。辜较,犹梗槪也。言举其大略也。又《正韵》着明貌。《前汉·孔光传》较然甚明。《集韵》或作□。今通用较。考证:(《后汉·舆服志》金簿缪龙,为舆倚较。)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