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
成语注音:ㄓㄨ ㄌㄧㄤˇ ㄒㄧ ㄔㄣˋ成语正音称,不能读作『拍手称快』的『chēnɡ』。
成语简拼:ZLX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銖兩悉稱
成语英文:exactly equal in weight
成语解释
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半斤八两
近义词
旗鼓相当、工力悉敌、不分轩轾、平分秋色、棋逢敌手、势均力敌、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铢两相称
反义词
判若云泥、天差地别、天渊之别
成语接龙
1、铢两悉称→称柴而爨→爨桂炊玉→玉粒桂薪→薪桂米珠→珠光宝气→气愤填膺→膺箓受图→图作不轨→轨物范世→世扰俗乱→乱作胡为→为小失大→大江东去→去粗取精→精进勇猛→猛虎添翼→翼翼小心→心浮气粗→粗中有细→细微末节→节哀顺变→变幻无常→常年累月→月下老人
2、铢两悉称→称德度功→功败垂成→成败论人→人亡物在→在所难免→免怀之岁→岁暮天寒→寒心消志→志骄意满→满座风生→生花妙笔→笔走龙蛇→蛇口蜂针→针芥之合→合情合理→理不胜辞→辞严义正→正言不讳→讳莫高深→深根蟠结→结结巴巴→巴山蜀水→水流花谢→谢庭兰玉
3、铢两悉称→称帝称王→王祥卧冰→冰肌雪肠→肠肥脑满→满腔热枕→枕善而居→居仁由义→义薄云天→天平地成→成人之美→美玉无瑕→瑕不揜瑜→瑜不揜瑕→瑕瑜互见→见豕负涂→涂歌里挕鷴风儛润→润屋润身→身远心近→近火先焦→焦眉皱眼→眼中拔钉→钉嘴铁舌→舌战群儒
4、铢两悉称→称斤约两→两败俱伤→伤风败化→化民易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凿方枘→枘凿方圆→圆首方足→足蹈手舞→舞弄文墨→墨迹未干→干啼湿哭→哭天喊地→地平天成→成羣集党→党坚势盛→盛气凌人→人浮于事→事过情迁→迁善改过→过路财神→神清气爽→爽心悦目
5、铢两悉称→称斤约两→两虎相斗→斗量车载→载舟覆舟→舟中敌国→国无二君→君圣臣贤→贤母良妻→妻离子散→散阵投巢→巢焚原燎→燎如观火→火山汤海→海天云蒸→蒸沙为饭→饭糗茹草→草木萧疏→疏水箪瓢→瓢泼大雨→雨露之恩→恩深爱重→重熙累盛→盛衰兴废→废然而反
成语示例
(1)倘要保存上文,则将末两句改为『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乡民始后退』,这才铢两悉称,和军警都毫无关系。▲鲁迅《伪自由书.不通两种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铢两悉称”几个大字。
(2)冠冠不会写成语“铢两悉称”的最后一个字。
(3)夹湖初中的索绰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铢两悉称”。
(4)梅香叔叔给诗吉和成敏讲了“铢两悉称”的历史故事。
(5)小宝写不出成语“铢两悉称”,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6)经比较,咬下的两块肉大小、轻重,铢两悉称、不分伯仲。
(7)在前往紫金山之前,雅萍姐姐给筱然和缨娅讲了『铢两悉称』的典故。
(8)倘要保存上文,则将末两句改为『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乡民始后退』,这才铢两悉称,和军警都毫无关系。见鲁迅《伪自由书·不通两种。
成语出处
明·周晖《金陵琐事·尚书异命》:『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铢两铢两:极轻的重量。比喻很少,一点儿。《汉书·晁错传》:『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
铢铢:zhū 1、<量>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商君书·定分》:『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2、<形>钝。《淮南子·齐谷》:『其兵戈铢而无刃。』[铢两] 极轻的重量。比喻很少,一点儿。
两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悉悉:xī 1、<形>详尽;详细。《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到纤至悉也。』2、<动>详尽地表达。《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3、<动>了解;熟悉。《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4、<动>尽;全部找出。《冯婉贞》:『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5、<副>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称称:chēng 1、<动>称量;衡量。《汉书·枚乘传》:『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铢、石:皆重量单位。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2、<动>举;举起。《诗经·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兕觥:犀牛角制做的酒杯。)3、<动>称赞;赞许。《原毁》:『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4、<动>称述;称说;说。《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5、<动>称作;号称;称为。《陈涉世家》:『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6、<动>声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7、<动>呼;呼唤。《冯谖客孟尝君》:『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8、<动>扬名。《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chèng<名>称量轻重的器具。后作『秤』。《淮南子·时则训》:『角斗称。』chèn 1、<形>相当;相配。《伤仲永》:『令作诗,不能称前时所闻。』2、<动>适合;符合。《与妻书》:『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称兵] 举兵;兴兵。[称贷] 借债。《盐铁论·国病》:『富者空藏,贫者称。』[称举] 举荐;赞扬。《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令在上位,管中事。』[称觞] 举怀祝酒。[称庆] 庆贺。《北史·魏德深传》:『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称意] 合乎心意;满意。[称旨] 符合皇帝旨意。《汉书·孔光传》:『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由是知名。』
铢铢:《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音殊。《说文》权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为絫,十絫为铢。又八铢为鍿,二十四铢为两。又孟康曰: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礼·儒行》虽分国如鍿铢。又《博雅》钝也。《淮南子·本经训》其兵戈铢而无刃。〈注〉楚人谓刀顿为铢。又姓。《正字通》明弘治举人铢炫,德兴人。又人名。《前汉·宣帝纪》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注〉铢音殊。
两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悉悉:《卯集上·心字部》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息七切,音膝。详尽也,谙究也。知也。又姓。《六书总要》从心釆,会意。釆,古辨字。取明析之义。与采字不同。
称称:《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处陵切,音爯。知轻重也。《说文》铨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数十二秒当一分,十分为寸,其重以十二粟为一分,十二分为铢。故诸程品皆从禾。《礼·月令》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又扬也,谓也。《礼·表记》君子称人之善则爵之。《前汉·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於郡中。又言也。《礼·檀弓》言在不称徵。《射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又举也。《书·牧誓》称尔戈。〈疏〉戈短,人执以举之,故言称。又名号谓之称。《孟子·题词》子者,男子之通称。又姓。《前汉·功臣表》新山侯称忠。又《广韵》昌证切《集韵》《韵会》昌孕切,□音秤。权衡正斤两者。俗作秤。见前。又度也,量也。《易·谦卦》君子以称物平施。又适物之宜也。《易·系辞》巽称而隐。《礼·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盖言称也。又惬意。《尔雅·释诂》称,好也。〈注〉物称人意亦为好。又相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注〉称,犹等也。又衣单复具曰称。《礼·丧大记》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谓之一称。〈注〉袍,亵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称也。又副也。《前汉·孔光传》无以报称。又举也。《前汉·食货志》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注〉称,举也。今俗谓之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