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è mò zuò
成语简拼:ZEM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諸惡莫作
成语解释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以劝人行善
成语接龙
1、诸恶莫作→作壁上观→观者如云→云雾迷蒙→蒙混过关→关山迢递→递胜递负→负阻不宾→宾至如归→归真反朴→朴实无华→华封三祝→祝发空门→门阶户席→席门穷巷→巷尾街头→头头是道→道东说西→西食东眠→眠霜卧雪→雪兆丰年→年事已高→高姓大名→名符其实→实逼处此
2、诸恶莫作→作浪兴风→风烛残年→年富力强→强识博闻→闻风响应→应运而生→生荣没哀→哀感天地→地动山摇→摇身一变→变色之言→言之过甚→甚嚣尘上→上当学乖→乖嘴蜜舌→舌敝唇枯→枯木死灰→灰心短气→气壮河山→山遥水远→远怀近集→集思广议→议不反顾→顾复之恩
3、诸恶莫作→作舍道边→边尘不惊→惊心悼胆→胆小如豆→豆分瓜剖→剖决如流→流水游龙→龙行虎步→步线行针→针芥之投→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詈聚唾→唾壶敲缺→缺食无衣→衣紫腰金→金辉玉洁→洁己从公→公平正直→直捷了当→当行本色
4、诸恶莫作→作如是观→观望不前→前合后仰→仰拾俯取→取青妃白→白浪掀天→天年不遂→遂心应手→手挥目送
成语示例
(1)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2)…少恶念转善,多少善念转恶。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白云铁矿中学的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诸恶莫作”。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诸恶莫作”几个大字。
(3)纪姐姐给小雨和岚岚讲述了“诸恶莫作”的历史故事。
(4)牛牛不会写成语“诸恶莫作”的最后一个字。
(5)小冠写不出成语“诸恶莫作”的拼音。
(6)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作。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成语出处
《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诸诸:zhū 1、<形>众;各个。《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2、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4、<代>相当于『之』。《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诸母] 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
恶恶:è 1、<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恶。』3、<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4、<形>污秽。《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5、<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wù 1、<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3、<动>嫉妒。《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ū 1、<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恶能无记?。』2、<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
莫莫:mò 1、<代>没有什么;没有谁。《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副>不要;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莫相忘。』3、<副>没有;不。《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mù<名>通『暮』。日暮;黄昏。《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莫莫] (1)茂密的样子。(2)尘土飞扬的样子。(3)广大的样子。(4)暗暗地;不声不响地。(5)敬谨的样子。
作作:zuò 1、<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作。』2、<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3、<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狱中杂记》:『此疫作也。』4、<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作焉。』5、<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鼓而衰。』6、<动>干;做。《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8、<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9、<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10、<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1、<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12、<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作计] (1)主意。(2)打主意。[作色] 生气;变脸色。[作手] 能手。[作死] 自寻死路。[作用] (1)努力。(2)作为。
诸诸:《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广韵》章鱼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专於切,□渚平声。《说文》辩也。《徐曰》别异之辞。《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注〉皆言辞辩给也。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韵》凡衆[音zhòng]也。《书·舜典》正试诸艰。《诗·邶风》娈彼诸姬。《史记·贾谊传》纷乱诸事。又《广雅》之也,於也。《谷梁传·庄二十四年》迎者行见诸,舍见诸。〈注〉诸,之也。《礼·射义》射求正诸己。〈注〉诸,犹於也。又《韵会》语助辞。《诗·邶风》日居月诸。〈疏〉居,诸,语助也。《公羊传·桓六年》其诸以病桓与。〈注〉其诸,辞也。又《韵会》有诸,疑辞。《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又于诸,寘也。《公羊传·哀六年》□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注〉齐人语也。又诸侯,国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又官名。《周礼·夏官》诸子。〈注〉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又诸比,凉风之所生也。〈注〉皆天神名。又因诸,齐狱名。《公羊传·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注〉因诸者,齐故□人之地。又诸于,衣名。《前汉·元后传》政君独衣绦缘诸于。《师古注》诸于,大掖衣,即袿衣之类也。又偏诸,衣缘也。《贾谊传》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师古注》若今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又《韵会》方诸,监名。以取明水於月。又《释名》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礼·内则》桃诸、梅诸。〈疏〉王肃云: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礼·天官·六饮疏》纪莒之间名诸为滥。又草木名。《尔雅·释木》诸虑,山櫐。〈注〉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状》诸蔗一曰甘蔗,交址所生者。又兽名。《山海经》单张山有兽,状如豹,长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又敖岸山有兽,状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诸。又虫名。《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一作詹诸,互详詹字注。又山水名。《山海经》诸余之山,诸余之水出焉。又邑名。《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注〉诸、防,皆鲁邑。《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诸县。〈注〉春秋城诸及郓者。又泽名。《尔雅·释地》宋有孟诸。〈疏〉一曰望诸。一曰孟猪。互详豕部猪字注。又姓。《说苑》越大夫诸发。《唐书》兵部侍郞诸道。又复姓。《汉书》有诸葛丰。《三国志》有诸葛亮。又《广韵》正奢切《集韵》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风俗通》汉有洛阳令诸於。《何氏姓苑》吴人。又《南唐书·妖贼传》诸佑,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诸姓,音查。按本作□,伪作诸。□,本诈上声,音查,非。余详□字注。又《字汇》常如切,音稌。詹诸,虾蟆也。《六书正伪》别作蟾蜍,非。考证:(《贾谊·治安策》绣衣丝履偏诸缘。)谨照原书治安策改传字。绣字上照原文增为之二字。(《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谨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恶恶:《卯集上·心字部》(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又粗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又年凶曰岁恶。又器物不良曰苦恶。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青蝇恶矣。《师古曰》恶即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於王,以所讳所恶也。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即滹沱河也。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三文。《集韵》□即恶也。
莫莫:《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慕各切《集韵》《正韵》末各切,□音寞。《韵会》无也,勿也,不可也。《易·系辞》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又定也。《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又谋也。《诗·小雅》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论语》文莫吾犹人也。《晋书·栾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扬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相勉谓之侔莫。《淮南子·谬称训》犹未之莫与。〈注〉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铁。又《博雅》莫莫,茂也。《诗·周南》维叶莫莫。〈注〉莫莫,茂密之貌。又《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注〉莫,大也。又姓。《通志·氏族略》即幕氏省文。汉有富人莫氏,见《游侠传》。唐有比部员外郎莫藏用。又《史记·夏本纪注》五湖之一有莫湖。又与瘼通。《诗·小雅》莫此下民。又与幕通。《史记·李广传》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又《说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又菜也。《诗·魏风》彼汾沮洳,言采其莫。〈注〉音暮。《陆玑疏》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乾绦,河、汾之间谓之莫。又通膜。《礼·内则》去其皽。〈注〉皽谓皮肉之上魄莫也。又《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又《唐韵古音》平声,音谟。《汉书》注引《诗》圣人莫之作谟。《直音》作□。
作作:《子集中·人字部》(古文)胙《唐韵》则洛切《集韵》《韵会》《正韵》即各切,□臧入声。兴起也。《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振也。《书·康诰》作新民。又造也。《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又为也。《诗·郑风》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诗·鲁颂》思马斯作。又坐作。《周礼·夏官》大司马敎坐作进退之节。又将作,秦官名。《前汉·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宫室。又作犹斮也。《礼·内则》鱼曰作之。〈注〉谓削其鳞。又汨作,逸书篇名。又姓。汉涿郡太守作显。又与诅同。怨谤也。《诗·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袴。《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又《韵补》叶总古切,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又叶子悉切,音即。《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难》太王筑室,百堵俱作。西伯营台,功不浃日。考证:(《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睹。)谨照原文睹改覩。(《诗·邶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谨照原文邶风改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