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ōu shǎo sēng duō
成语注音:ㄓㄡ ㄕㄠˇ ㄙㄥ ㄉㄨㄛ
成语简拼:ZSS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粥少僧多
成语英文:the gruel is meagre and the monks are many--not enough to go round成语德文der Reisbrei ist karg,aber der Mǒnche sind viel--nicht für alle ausreichen
成语解释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够分配
近义词 僧多粥少、人浮于事、供不应求、狼多肉少
成语接龙 1、粥少僧多→多藏厚亡→亡矢遗镞→镞砺括羽→羽翼既成 →成日成夜→夜雨对床→床上叠床→床上安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转参横→横扫千军→军法从事→事与心违→违强陵弱→弱水之隔→隔年皇历→历久弥坚→坚如盘石→石火电光→光宗耀祖→祖武宗文→文理俱惬→惬心贵当
2、粥少僧多→多端寡要→要而言之→之死靡二 →二竖为虐→虐老兽心→心如止水→水碧山青→青藜学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驱叩门→门禁森严→严刑峻法 →法海无边→边尘不惊→惊弓之鸟→鸟入樊笼→笼禽槛兽→兽聚鸟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声相思→思断义绝
3、粥少僧多→多故之秋→秋风团扇→扇火止沸→沸天震地→地旷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枢能解→解甲休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駈叩门→门可张罗→罗钳吉网→网开三面→面如凝脂→脂膏不润 →润屋润身→身无择行→行不苟合→合两为一→一簧两舌→舌桥不下→下车作威
4、粥少僧多→多故之秋→秋扇见捐→捐本逐末→末学肤受→受宠若惊→惊起梁尘→尘羹涂饭→饭来张口→口燥唇干→干霄凌云→云雾迷蒙 →蒙以养正→正中己怀 →怀土之情→情真意切→切齿痛恨→恨相知晚→晚食当肉→肉薄骨并→并世无两→两面二舌→舌尖口快→快人快语→语不惊人
5、粥少僧多→多情多感→感恩 图报→报应不爽→爽然自失→失张冒势→势穷力蹙→蹙金结绣→绣花枕头→头一无二→二缶锺惑→惑世诬民→民膏民脂→脂膏莫润 →润屋润身→身轻言微→微为繁富→富于春秋→秋毫之末→末大不掉→掉以轻心→心长绠短→短见薄识→识涂老马→马耳东风
成语示例 (1)粥少僧多,向隅者自然在所难免 。▼聂绀弩《莎士比亚应该后悔》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粥少僧多”几个大字。
(2)会城南坦学校的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粥少僧多”。
(3)锦涵哥哥 给林衡和桂帆介绍了“粥少僧多”的成语典故。
(4)麦子写不出成语“粥少僧多”的拼音。
(5)小建不会写成语“粥少僧多”的最后一个字。
(6)粥少僧多,向隅者自然在所难免。见聂绀弩《莎士比亚应该后悔》。
(7)王有龄端坐轿中,借一副墨镜遮掩,打量着那些人,一望便知,多数是来觅差使的,心内不免发愁,只怕粥少僧多,应酬不列,难免得罪人。
成语出处 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引星翁文:『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粥 粥:一 、yù(1)<书>生养。(2)同『鬻』。二 、zhōu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
少 少:shǎo 1、<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又] <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少吾国。』4、<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少益嗜食,和于身。』5、<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shào 1、<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2、<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僧 僧:sēng 1、<名>梵语译音『僧伽』的简称。原指僧团,即佛教修行团体,后来泛称出家的男女佛教徒个人,如『男僧』。『女僧』等。特称出家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与『尼』(尼姑)相对。《醉翁亭记》:『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多 多:duō 1、<形>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论语>十则》:『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副>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峡》:『绝巘多生怪柏。』3、<动>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4、<副>只;仅仅。《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
粥 粥:《未集上·米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之六切,音祝。糜也。《释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礼·月令》仲秋行糜粥饮食。《风土记》天正日南,黄钟践长,是日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南越志》卢陵城中有井,半青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又豆粥。《后汉·冯异传》光武至饶阳芜蒌亭,异上豆粥。《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又茗粥。《茶录》吴人采茶煑之,名茗粥。又楡粥。《唐书·阳城传》隐中条山,岁饥,屑楡为粥。又天有粥□。《天文集要》玉井主粥□。又凉州以粥为罗闍。《异物志》高昌僻土,有异于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闍。又《说文》本作鬻。今俗作粥。《前汉·文帝纪》吏廪当受鬻者,或以陈粟。〈注〉鬻与粥同。师古曰:黄帝始烹谷为粥,周谓之饘,宋、卫谓之餰。又姓。鬻熊,周文王时人,省作粥。楚有粥权,即熊后。又粥粥,□谦貌。《礼·儒行》粥粥若无能也。〈疏〉粥粥,柔弱专愚之貌。〈注〉亦作羊六反。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余六切,音育。《前汉·礼乐志》粥粥音送。〈注〉粥粥,敬惧貌。师古曰:粥,弋六反。又北狄名。《史记·五帝纪》黄帝北遂荤粥。〈注〉粥,音育。又卖也。《礼·王制》田里不粥。《荀子·儒效篇》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又《韵会小补》靡为切。□也。通作靡。又叶职律切,音□。《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粥。
少 少:《寅集上·小字部》《唐韵》书沼切《韵会》始绍切,□烧上声。《说文》不多也。从小丿声。《徐曰》丿音夭。《礼·礼器》礼有以少为贵者,谓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顷,有间也。《孟子》少则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犹称人曰多之也。《史记·苏秦传》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又《广韵》式照切《韵会》《正韵》失照切,□烧去声。《玉篇》幼也。《增韵》老之对也。《易·本义》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又少仪。《礼记》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贰也。《前汉·贾谊传》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注〉副三公者。又姓。汉下邽令少年唯。又叶书久切,音守。《欧阳修·杜祁公墓铭》君子岂弟,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母音亩。又《正字通》入宥韵。《欧阳修·蔡君山墓铭》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而不得寿。◎按今文少作幼。《正字通》古小少同。加丿,转注。
僧 僧:《子集中·人字部》《广韵》苏增切《集韵》慈陵切《韵会》思澄切《正韵》思登切,□塞平声。沙门也。梵音云僧伽,从浮屠敎者,或称上人。梵语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书·释老志》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之三归,若君子之三畏也。又《禅宗记》禅僧衣褐,讲僧衣红,瑜伽僧衣葱白。瑜伽僧者,今应赴僧也。又真腊国呼僧为苎菇,僧皆茹鱼肉,惟不饮酒,供佛亦用鱼肉。僧用金银轿,扛伞柄者,国王有大政,亦咨访之。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没多僧,出波斯国,形似黄龙齿而坚重。
多 多:《丑集下·夕字部》《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衆[音zhòng]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史记·高帝纪》臣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后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又姓。汉多军,多卯,宋多岳。又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底栗多,华言畜生。又树名。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冬不凋,见《酉阳亲俎》。又南印建那补罗国北有多罗树,株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采用之。见《西域记》。又叶都牢切,音刀。《苏辙·巫山庙诗》归来无恙无以报,山下麦熟可作醪。神君尊贵岂待我,再拜长跪神所多。又《诗·鲁颂》享以騂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正字通》朱传,牺,虚宜虚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当何二反。字汇专叶音趋,不知诗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虚宜切之牺,牛奇切之宜,则当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赀。若从下多字叶,则牺叶虚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韵止摄,一在歌韵果摄,《字汇》叶逡须切,音趋,错入虞韵遇摄,《正字通》讥《字汇》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错入虞韵,幷[同并]不知一反也。《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考证:(《礼·坊记》取数多者,仁也。)谨照原书坊记改表记。(《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必求多于汝。)谨照原文必求改将求。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