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ōng sī shēn shēn
成语简拼:ZSS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螽斯詵詵
成语解释
螽斯:昆虫;诜诜:形容众多。用以祝贺子孙众多。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螽斯诜诜”几个大字。
(2)龙龙不会写成语“螽斯诜诜”的最后一个字。
(3)小贝写不出成语“螽斯诜诜”,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4)乙郢哥哥给缨舻和佐玫介绍了“螽斯诜诜”的成语典故。
(5)正安县第三中学的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螽斯诜诜”。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螽斯螽斯:[zhōngsī] 绿色或褐色昆虫,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
斯斯:sī 1、<动>析;劈。《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2、<代>此;这。《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连>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螽螽:《申集中·虫字部》《唐韵》职戎切《集韵》《韵会》之戎切,□音终。《说文》蝗也。《尔雅·释虫》□螽,蠜。〈注〉□螽,一名蠜。《陆玑疏》今人谓蝗子为螽子,兖州人谓之螣,《诗》云喓喓草虫,趯趯□螽是也。又《诗·周南》螽斯羽。〈传〉螽斯,蜙蝑也。〈疏〉蜙蝑长而青,长角长股,股鸣者也。或谓似蝗而小,斑黑。其股状如玳瑁,五月中以两股相切作声,闻数步者也。又《尔雅·释虫》蟿螽,螇蚸。〈疏〉形似蜙蝑而细长,飞翅作声者是也。又《释虫》土螽,蠰谿。〈疏〉土螽,今谓之土□。似蝗而小,善跳者也。《说文》本作□。《集韵》或作□、□。
斯斯:《卯集下·斤字部》《广韵》息移切《集韵》《韵会》相支切,□音私。《说文》析也。《尔雅·释言》斯,离也。〈注〉齐□曰斯。《诗·□风》墓门有棘,斧以斯之。〈笺〉维斧可以开析之。《吕览·报更篇》赵宣孟见桑下饿人,与之脯一朐,曰斯食之。〈注〉斯,析也。又《尔雅·释诂》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诗·召南》何斯违期。又《诗·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与□斯柳斯,斯皆辞也。又《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斯,犹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辞。又即也。《书·金縢》大木斯拔。又贱也。《后汉·左雄传》郞官部吏,职斯禄薄。〈注〉斯,贱也。又《正字通》鸡斯,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鸡斯之乗[音chéng],以献。又波斯,国名。又姓。《吴志·贺齐传》剡县史斯从。又与鲜同。《诗·小雅》有兔斯首。〈笺〉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斯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又与纚同。《礼·问丧》鸡斯。〈注〉当为筓,纚声之误也。又《集韵》山宜切,音酾。义同。又《集韵》斯义切,音赐。《诗·大雅》王赫斯怒。〈笺〉斯,尽也。《释文》郑音赐。又《韵补》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赋》热地蝗兮芦即且,蒲中蛹兮蚕蠕须,视短人兮形若斯。《集韵》或作撕,亦作厮。
诜诜:《酉集上·言字部》《唐韵》所臻切《集韵》《韵会》《正韵》疏臻切,□音莘。《说文》致言也。《徐曰》先致其言也。《博雅》问也。《广韵》衆[音zhòng]人言也。又《玉篇》衆[音zhòng]多也。《诗·周南》螽斯羽诜诜兮。〈传〉衆[音zhòng]多也。又和集貌。《□书·周弘正传》后进诜诜,不无传业。《元史·张□传》子弟从之者诜诜如也。又《集韵》先见切,音霰。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