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án hé shì fēi
成语简拼:YHS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研核是非
成语解释
核:对照,考核。研究考核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考究对错
成语造句
(1)成语「研核是非」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斐斐不会写成语“研核是非”的最后一个字。
(3)涵涵写不出成语“研核是非”的拼音。
(4)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研核是非”几个大字。
(5)洋睿叔叔给子千和艾依介绍了“研核是非”的成语故事。
(6)长汀四中的钮祜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研核是非”。
成语出处
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是非是非:(1)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明辩是非;是非曲直。(2)口舌:惹起是非;搬弄是非。
研研:yán 1、<动>细细的磨。岑参《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诗:『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2、<动>研究;探讨。《北史·马敬德传》:『沈思研求,昼夜不倦。』《晋书·徐广传》:『百家数术,无不研览。』yàn<名>通『砚台』。《后汉书·班超传》:『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核核:hé 1、<名>果核;果实中心的坚硬部分。《核舟记》:『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2、<名>有核的果实。泛指果品。《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3、<形>真实;实在。《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直,其事核。』4、<动>核实;验证。《张衡传》:『有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是是:shì 1、<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3、<形>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4、<动>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非非:fēi 1、<形>不对;不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不对;非难;责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2、<副>不,不是。《齐桓晋文之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3、<副>除非;除了。《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动>无;没有。《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如物也。』5、<助>表疑问语气,同『否』。《汉书·终军传》:『此言与实反者非?』fěi通『诽』,诽谤。《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核核:《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下革切,音核。果中核也。《尔雅·释木》桃李丑核。《礼·曲礼》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又《玉藻》食枣、桃、李,弗致于核。又笾实曰核,豆实曰殽。《诗·小雅》殽核维旅。传核,加笾也。笺桃梅之属。又通核。《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丘陵,其植物宜核物。〈注〉核,李梅之属。又克核。《庄子·人间世》克核太甚,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又综核。《前汉·宣帝纪》综核名实。又肴核,与殽核同。《班固·典引》斟酌道德之渊源,肴核仁义之林薮。又《正韵》胡德切,音劾。义同。又《集韵》《正韵》□胡骨切,□入声。果核也。又《说文》古哀切《集韵》柯开切,□音陔。《说文》蛮夷以木皮为箧,状如籢尊。又《集韵》《正韵》□居谐切,音皆。义同。又根核也。又口漑切,音慨。檐也。又户代切,音□。义同。考证:(《诗·小雅》殽核维旅,《申传》非谷实而食之曰殽核。)谨按郑笺非谷而食之曰殽,无核字。今改传核,加笾也。笺桃梅之属。
是是:《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承纸切《集韵》《韵会》上纸切,□音姼。《说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释名》是,嗜也,人嗜乐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疎、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见是而无闷。〈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吴有是仪,唐有是光。又《集韵》田黎切,音题。《公羊传·僖十六年》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注〉是,月边也。鲁人语也。《释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与氏通。《前汉·地理志》氏为庄公。〈注〉氏,与是同。古通用。又《韵补》叶市之切。《蔡邕·释诲》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局而蹐之。
非非:《戌集中·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隐也。又《增韵》訾也。《孝经·五□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后。又《集韵》《韵会》《正韵》□□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