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奸发伏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ī jiān fā fú成语注音:ㄊㄧ ㄐㄧㄢ ㄈㄚ ㄈㄨˊ
成语简拼:TJF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隱姦發伏
成语解释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摘奸发伏、擿伏发隐
成语示例
(1)孙元规知杭州,擿奸发伏,号为神明。▼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九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擿奸发伏”几个大字。
(2)冠冠写不出成语“擿奸发伏”的拼音。
(3)菡祥大哥哥给冯芮和艺月讲了“擿奸发伏”的典故。
(4)涓涓不会写成语“擿奸发伏”的最后一个字。
(5)洲头乡中心学校的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擿奸发伏”。
成语出处
《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擿擿:zhì 1、<动>搔;抓。《列子·黄帝》:『指擿无痟痒。』2、<名>搔头,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后汉书·舆服志下》:『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焉。』3、<动>投掷。《庄子·胠箧》:『擿玉毁珠。』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掷』。tì<动>挑。韩愈《送穷文》:『擿块杳微。』[引] <动>挑动,指使。《汉书·谷永传》:『卫将军商密擿永令发去。』[又] 揭发。《后汉书·贾复传》:『以擿发其奸。』
奸奸:jiān 1、<形>邪恶;狡诈的。《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知彼其奸谋而折其骄气。』2、<名>邪恶伪诈的人或事。《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发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伏伏:fú 1、<动>趴。《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动>俯伏。《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动>埋伏。《孙膑减灶》:『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4、<名>伏兵。《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动>隐蔽,隐藏。《老子》:『福兮祸所伏。』6、<动>降低;低落。韩愈《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伏波不兴。』7、<动>保持;怀。《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8、<动>居处;居住。《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9、<动>佩服;敬佩。通『服』。《史记·垓下之战》:『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又] 动使动。使……佩服。《唐翁猎虎》:『《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10、<动>制伏。『降龙伏虎。』11、<动>受到(应得的惩罚)。《三国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12、<名>伏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伏惟] 俯伏思量。下对上的敬词。《孔雀东南飞》:『伏启阿母。』
擿擿:《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正韵》□直只切,音踯。《说文》搔也。《后汉·舆服志》簪以瑇瑁为擿。《列子·黄帝篇》指擿无痟痒。一曰投也。《史记·刺客传》荆轲废,乃引□首,以擿秦王。〈注〉与掷同。古字耳。《庄子·胠箧篇》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又《集韵》《正韵》□他正切,音剔。挑也。《前汉·宣帝纪》诏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又《赵广汉传》发奸擿伏如神。〈注〉擿谓动发之也。或作硩。又作□。又《集韵》丁正切,音的。义同。又磓也。又陟革切,音谪。取也。与摘同。
奸奸:《丑集下·女字部》《广韵》古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颜切,□音菅。《说文》私也。一曰诈也,淫也。《书·舜典》□贼奸宄。〈注〉劫人曰□,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礼·乐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管子·君臣篇》止诈拘奸,厚国之道也。《张衡·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奸。魑魅罔两,莫能逢旃。删天韵本通。《字汇》叶音坚,非。又高丽用中国书,独以奸为好字,好为奸字。见《正字通》。考证:(《礼·学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谨照原书学记改乐记。
发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伏伏:《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服。偃也。《礼·曲礼》寝毋伏。又《广韵》匿藏也。《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诗·小雅》潜虽伏矣。《史记·乐书》羽者妪伏,毛者孕鬻。《前汉·赵广汉传》发奸摘伏如神。又屈服也。《左传·隐十一年》许既伏其罪矣。又三伏。《史记·秦本记》秦德公二年初伏。〈注〉六月三伏之节。始自秦德公。周时无伏。《释名》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气代谢,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注〉夏至后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又姓。汉有伏胜,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汉伏生,晋书作宓生。又乞伏,外国姓。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扶富切,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又《集韵》鼻墨切。与匐通。《史记·范雎传》膝行蒲伏。又叶必正切,音壁。《贾谊·鵩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考证:(《左传·隐十一年》既伏其罪矣。)谨照原文既字上增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