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ì shì xuán chē
成语简拼:ZSX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致仕懸車
成语解释
致仕:辞官;悬车:将皇帝赐的『安车』挂起,指退职。指辞官回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悬车致仕
成语接龙
1、致仕悬车→车攻马同→同胞共气→气冲志定→定时炸弹→弹丸之地→地尽其利→利害得失→失惊打怪→怪力乱神
2、致仕悬车→车笠之交→交臂历指→指手画脚→脚不点地→地负海涵→涵泳玩索→索莫乏气→气吐眉扬→扬名四海
成语造句
(1)百色农校综合高中的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致仕悬车”。
(2)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致仕悬车”几个大字。
(3)德君叔叔给子游和滢丛讲解了“致仕悬车”的历史故事。
(4)帆帆写不出成语“致仕悬车”,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5)小涵不会写成语“致仕悬车”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汉书·叙传下》:『抑抑仲舒,再相诸侯,身修国治,致仕县车,下帷覃思,论道属书,谠言访对,为世纯儒。』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致仕致仕:[zhìshì] (1)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2)亦作『致事』。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曲礼上》。
致致:zhì 1、<动>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2、<动>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3、<动>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4、<动>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动>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6、<动>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致食客三千人。』7、<动>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8、<动>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9、<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10、<动>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1、<名>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2、<形>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13、<副>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致力] 把力量集中用在某个方面。[致命] (1)舍弃生命。(2)要害的。[致意] (1)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用意。(2)表达问候之意。
仕仕:shì <动>仕进;做官。《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适中山以干仕。』
悬悬:1、xuán(1)挂:悬空;悬灯结彩。(2)公开揭示:悬赏。(3)抬:写大字时最好把腕子悬起来。(4)无着落;没结果:悬案;悬而未决。(5)挂念:悬念;悬望。(6)凭空设想:悬拟;悬想。(7)距离远;差别大:悬隔;悬殊。2、xuán<方>危险:一个人摸黑走山路,真悬!
车车:chē 1、<名>车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引车入市。』《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2、<名>特指兵车;战车。《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3、<名>有轮子的机械器具。如水车、纺车等。苏轼《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车。』4、<名>牙床。《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辅:面颊;虞、虢:皆为古代国名。)[车骑] 1.成队的车马。《史记·苏秦列传》:『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2.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车骑将军位列上卿。唐以后废。[车裂]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分拉人体,撕裂致死。《战国策·秦策一》:『商君归还,惠王车之,而秦人不怜。』[车右] 古代车乘位于仆者右边的武士。庚信《樊哙见项王赞》:『樊哙将军,汉王车,不惮锋刃,何辞巵酒。』[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多。徐陵《答诸求官人书》:『四军五校,车。』
致致:《未集下·至字部》《广韵》《集韵》□陟利切,音踬。《说文》送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礼·曲礼》献田宅者操书致。〈注〉详书其多寡之数,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杨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系辞》备物致用。〈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注〉致,犹会也。民虽受上田中田下田,及会之。以下剂为率。又纳也。《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废绝,致是与人,明朝廷必有贤代己也。又传致也。《诗·小雅》工祝致告。〈笺〉祝於是致孝孙之意,告尸以利成。又极也。《书·盘庚》凡尔衆[音zhòng],其惟致告。〈传〉致我诚,告汝衆[音zhòng]。《礼·礼器》有放而不致也。〈疏〉致,极也。又《礼·乐记》致乐以治心。〈注〉致,犹□审也。又委也。《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事君能致其身。《朱注》致,犹委也。又诚也。《老子·道德经》其致之。〈注〉致,诚也。又挑战曰致师。《左传·宣十二年》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疏〉致师,致其必战之志。又态也。《水经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六帖》崔远风致整峻。《王缙诗》自然成高致。又至也。《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疏〉训致为至,梦之所至也。又制也。《管子·白心篇》以致为仪。〈注〉致者,所以节制其事,故为仪。又《易·系辞》一致而百虑。〈疏〉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又就也。《老子·道德经》故致数车无车。〈注〉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轝,无有各为车者。又《诗·大雅》是致是附。〈传〉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运转之词。又密也。《礼·礼器》德产之致也精微。〈注〉致,致密也。《前汉·严延年传》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齐。又与致通。《礼·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必功致为上。〈注〉谓功力密致也。致至同。
仕仕:《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韵会》鉏里切《集韵》上史切,□音士。仕宦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又官名。登仕郞。见《隋书·百官志》。将仕郞,见《韩愈·与于襄阳书》。又察也。《诗·小雅》弗问弗仕,勿罔君子。〈笺〉不问而察之,则下民未罔其上矣。又通事。《诗·大雅》武王岂不仕。〈注〉仕,事也。又《韵补》叶牀举切,音龃。《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执顺以传,反和无咎。野音暑。咎音榘。
悬悬:《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涓切,音泫。本作县。《说文》系也。或从心。《孟子》犹解倒悬。又叶荧绢切,音院。《张衡·西京赋》后宫不移,乐不徙悬。门卫供帐,官以物辩。
车车:《酉集下·车字部》《广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居。《广韵》车,辂也。《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时加牛,禹时奚仲为车正,加马。《书·舜典》车服以庸。《易·大有》大车以载。《论语疏》大车,牛车,平地载任之车也。小车,驷马车、田车、兵车、乘车也。又山车,自然之车也。《礼·礼运》山出器车。〈疏〉谓其政太平,山车垂钩,不揉治而自员曲也。又巾车,官名。《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注〉巾,犹衣也。巾车,车官之长,车皆有衣以为饰,故名。又公车,署名。《后汉·光武纪》诏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注〉公车令一人,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书及徵召,皆总领之。公车所在,因以名焉。又揭车,香草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注〉留夷、揭车,皆香草也。又覆车,纲名。《尔雅·释器》罦,覆车也。〈注〉今之翻车,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遮切,音砗。《说文》舆轮总名。又牙车,牙所载也。《左传·僖五年》辅车相依。〈注〉辅,颊辅。车,牙车。〈疏〉车,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谓之颔车。辅为外表,车为内骨,故云相依。又姓。汉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又子车,复姓。《诗·秦风》子车仲行。又叶仓何切,音磋。《程晓·伏日诗》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又□。□hōng,衆[音zhòng]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