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不凡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ì qù bù fán成语简拼:ZQB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志趣不凡
成语解释
志趣:志向和兴趣;凡:平凡。志向和兴趣很不平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示例
(1)使我得宰天下,也当如分肉一般,秉公办事呢!志趣不凡,平佐汉王定天下,后为丞相,故补叙独详。(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十三回)
成语造句
(1)彬彬不会写成语“志趣不凡”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志趣不凡”几个大字。
(3)罗罗写不出成语“志趣不凡”,所以昨天考试仅仅考了99分。
(4)新街镇中心初中的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志趣不凡”。
(5)亚姗哥哥给凯丽和轻甜讲述了“志趣不凡”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金史·赵质传》:『明昌间,章宗游春水过焉,闻弦诵声,幸其斋舍,见壁间所题诗,讽咏久之,赏其志趣不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凡不凡:[bùfán] 不平凡,不一般。举止不凡。
志趣志趣:[zhìqù] 志向与情趣;心意所向。志趣相投。
志志:zhì 1、<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趣趣:qù 1、<名>意向;旨趣。嵇康《琴赋》:『览其旨趣。』2、<名>乐趣;情趣。《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qū<动>通『趋』。趋向;奔赴。《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ù 1、<动>通『促』。催促;督促。《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2、<动>通『促』,急忙;赶紧。《海瑞传》:『趣执之,无使得遁。』[趋向] 志趣;意志。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凡凡:fán 1、<形>平常;平庸。《赤壁之战》:『巨是凡人,偏在远郡。』2、<名>人世间;尘世。司空图《携仙箓》:『仙凡路阻两难留。』3、<副>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者。』4、<名>大概;大略。《汉书·扬雄传》:『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5、<动>总共;总计,表示总合。《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出师表》:『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凡鸟] 1.家禽,比喻普通平常。曾巩《鸿雁》:『性殊凡自知时,飞不乱行聊渐陆。』2.指庸才。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题门上作「风」字而去……「凤」字,凡也。』
志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趣趣:《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七句切,音娶。《说文》疾也。《博雅》遽也。《广韵》趣向。《易·系辞》变通者,趣时者也。《诗·大雅》左右趣之。《音义》趣,七喻反。〈传〉趣,趍也。〈笺〉左右之诸臣,皆促疾於事。《朱传》趣之,趣向也。又《孝经序》会五经之指趣。又《梵书》蚊蚋小虫之属名诸趣。又《集韵》《韵会》□此苟切,音□。《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又《集韵》趋玉切,音促。《礼·月令》乃趣狱□。《史记·项羽纪》数使使趣齐兵。又《前汉·灌夫传》局趣效辕下驹。〈注〉应劭曰:局趣,□小貌。又《广韵》侧九切。与棷同。夜戒守有所击也。又《集韵》将侯切,音陬。义同。又与趋通。《礼·月令》命有司趣民收敛。《释文》本又作趋,音促。《周礼·地官·县正》趋其稼事而赏罚之。《释文》趋本又作趣,音促。又《韵补》叶千□切,意也。《张衡·东京赋》奢不及侈,俭而不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李善本作趍,音同。考证:(《周礼·地官·县正》趣其稼事,而赏罚之。)谨照原文趣改趋。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凡凡:《子集下·几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咸切,音帆。《说文》最括也。《玉篇》非一也。《广韵》常也,皆也。《正韵》大槪也。又《前汉·扬雄传》请略举凡。〈注〉师古曰:凡,大指也。《杜预·左传序》发凡以言例。又《玉篇》计数也。《前汉·石奋传》凡号奋为万石君。〈注〉师古曰:凡,最计也。总合其一门,计五人为二千石,故号万石君。又最凡,诸凡之最目也。《周礼·天官·司会注》书谓簿书,契其最凡也。《小宰疏》凡要亦是簿书,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处印之。又轻微之称。《广韵》凡,轻也。《孟子》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又国名。在濬州。《春秋·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左传·僖二十四年》凡蒋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又姓。《韵会》周公凡伯之后。又叶符筠切。《崔驷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注〉凡,常也。考证:(《周礼·天官·司会注》谓簿书,挈其最凡也。)谨照原文谓字上增书字。挈字改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