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昂气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áng qì cū成语简拼:ZAQ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趾昂氣粗
近义词
[同]趾高气扬
成语示例
(1)清·苏桓〈报陈龙媒书〉:『士君子失意落节,磊块不堪,咄嗟展转,难以言譬。稍获知遇,趾昂气粗,好恶横中,苍白易外。』
成语造句
(1)昂昂不会写成语“趾昂气粗”的最后一个字。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趾昂气粗”几个大字。
(3)赛大爷给小妹和妙妙介绍了“趾昂气粗”的成语故事。
(4)小笨写不出成语“趾昂气粗”的拼音。
(5)中营学校的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趾昂气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气粗气粗:[qìcū] (1)脾气暴躁。我这个人气粗,大家多担待着点。(2)气盛;气壮。财大气粗。
趾趾:zhǐ 1、<名>脚。《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中固矣。』2、<名>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王勃《观佛迹寺》:『松崖圣趾余。』3、<名>通『址』,地基。左思《魏都赋》:『亭亭峻趾。』[又] <名>山脚。阮籍《咏怀》:『去上西山趾。』
昂昂:áng 1、<动>举起;仰起.《核舟记》:『矫酋昂视。』2、<动>抬高。《促织》:『昂其直,居为奇货。』3、<动>振奋。《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昂藏] ángcáng仪表琳伟,气度不凡样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绣衣柱史何昂,铁冠白笔横秋霜。』[昂霄] ángxiāo高出霄汉,形容才能杰出。
气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粗粗:cū(1)(条状物)横剖面较大(跟『细』相对,至同)。如:粗纱;这棵树很粗。(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如: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别拿他当粗人,他的心可细呢!(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趾趾:《酉集中·足字部》《广韵》《集韵》《韵会》诸市切《正韵》诸氏切,□音止。《尔雅·释言》趾,足也。《释名》趾,止也。言行一进一止也。《易·贲卦》贲其趾。《诗·豳风》四之日举趾。《礼·曲礼》请袵何趾。又《左传·宣十一年》略基趾。〈注〉趾,城足也。又《礼·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前汉·地理志》交趾郡,属交州。又通作止。《前汉·□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注〉师古曰:止足也。
昂昂:《辰集上·日字部》《唐韵》五冈切《集韵》鱼刚切《韵会》疑刚切《正韵》五刚切,□音卬。《说文》举也。《楚辞·远游》服偃蹇而低昂兮。又《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注〉昂昂,马行貌。又《类篇》日升也。一曰明也。又《集韵》鱼向切,音仰。昂昂,君之德也。《韵会》通作卬、仰。
气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
粗粗:《未集上·米字部》《广韵》千胡切《集韵》聪徂切《正韵》仓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礼·月令》其器高以粗。又《乐记》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庄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广韵》徂古切《韵会》坐五切,□音伹。义同。《集韵》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考证:(《礼·乐记》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谨照原文怒上增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