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chǐ wēi yán
成语注音:ㄓㄧˇ ㄔㄧˇ ㄨㄟ ㄧㄢˊ
成语简拼:ZCW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咫尺威顔
成语解释
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同『咫尺天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咫只天颜、咫尺天颜、咫尺颜
成语造句
(1)宝得中学的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咫尺威颜”。
(2)成语咫尺威颜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咫尺威颜”几个大字。
(4)凡凡写不出成语“咫尺威颜”,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5)麦子不会写成语“咫尺威颜”的最后一个字。
(6)梓屯哥哥给婧皙和紫倩讲述了“咫尺威颜”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咫尺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1、很短或很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2、微小。《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咫咫:zhǐ <量>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国语·鲁语下》:『其长尺有咫。』[咫尺] (1)很短或很近。(2)微小。
尺尺:chǐ 1、<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2、<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3、<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尺晷] 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成一赋。』[尺书] 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尺,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音fán]诸子,诸子尺,文篇具在。』[尺素] 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
威威:wēi 1、<名>威力;威势。《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2、<名>威严;尊严;威信。《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动>威慑;震慑。《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也。』4、<动>通『畏』,使……害怕。《墨子·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威灵] (1)指神灵;鬼神。(2)指声威。[威武] (1)指权势。(2)指武功。
颜颜:yán 1、<名>前额。《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颜先赤。』2、<名>面;脸。《醉翁亭记》:『苍颜白发。』3、<名>脸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颜行] 前列;前行。:『颜。』[颜色] (1)面容;脸色。(2)容颜,多指妇女的容貌。(3)色彩。
咫咫:《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说文》周制,寸尺咫寻,皆以人之体为法。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左传·僖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晋语》文公学读书於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注〉咫,咫尺间也。《鲁语》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又《楚语》是知天咫,安知民则。〈注〉咫言少也,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又《酉阳亲俎》书目有天咫。《集韵》或作□□。
尺尺:《寅集上·尸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石切,音赤。《说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动衇为寸口,十寸为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家语》布指知尺,舒肱知寻。《前汉·律正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蔡邕·独断》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周礼·司市》疏置丈尺於绢布之肆。又大尺曰施。《管子·地员篇》其施五尺。〈注〉施音遗,大尺之名。又《小尔雅》五尺谓之墨。《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其名为墨,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又《唐辇下岁时记》二月朔日为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又法三尺,谓以三尺竹□书写法律,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今以三尺为□具,非也。又叶昌约切,音绰。《诗·鲁颂》是寻是尺。叶下作若。《韵会》通作赤。考证:(《说文》周制,寸,尺,咫,寻,常,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谨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周礼·地官》置丈尺於绢布之市。)谨照原文地官改为司市疏,市改肆。
威威:《丑集下·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非切,音蝛。尊严也。《易·大有》威如之吉。《书·洪范》惟辟作威。《周礼·天官》□赏以驭其威。《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又《諡法》猛以刚果,强义执政,□曰威。又妇称姑为威姑。犹子称父为严君。《说文》威,姑也,引汉律妇告威姑。《正字通》按汉律威姑二字宜连读,信如说文训,似告姑姑,岂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又虎胁两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见《酉阳亲俎》。又伊威,虫名。《尔雅·释虫》作蛜蝛。《诗·豳风》伊威在室。又与畏通。《庄子·渔父篇》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注〉威畏义同。
颜颜:《戌集下·页字部》《唐韵》五奸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奸切,□眼平声。《说文》眉目之间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毛传》颜,额角丰满也。《左传·僖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黄帝素问》心热者,颜先赤。《扬子·方言》□、頟、颜,颡也。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又帻颜。《舆服亲事》汉桓帝延熹中,京师作帻,皆颜短耳长,以为服妖。又那颜。外国语,犹华言大人。又商颜,山名。《前汉·沟洫志》引洛水至商颜下。〈注〉商山之颜,犹山额也。又孱颜,山高貌。《欧阳修诗》空碧更孱颜。又姓。《姓苑》出琅邪。鲁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又邾武公字颜,公羊称颜公,后遂为氏。又古通真韵,音银。《苏轼·祭韩忠献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颜。援手拯溺,期我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