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nìng chù xié
成语简拼:ZNC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指佞觸邪
成语解释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邪:邪恶。指责申斥奸佞之人,抵制邪恶势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宪官之职,在指佞触邪,不在行李自大;侍臣之职,在献可替否,不在道路相高。(《旧唐书·温造传》)
成语造句
(1)成语指佞触邪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程程写不出成语“指佞触邪”,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指佞触邪”几个大字。
(4)娟娟不会写成语“指佞触邪”的最后一个字。
(5)林霏叔叔给雨庚和萱妤讲了“指佞触邪”的历史故事。
(6)长岐镇郑山中学的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指佞触邪”。
(7)前往兴顺西中学的公车上,灵聪叔叔给珊郗和菡凌讲解了『指佞触邪』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唐·杨师立《烽陈敬十罪檄》:『献可替否,必在忠言。指佞触邪,须凭直士。』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佞佞:nìng 1、<形>有才能的;能说会道。《论语·公治长》:『雍也而不佞。』2、<形>巧言谄媚。《论衡·答佞》:『何必为佞以取富贵。』[佞巧] 逢迎讨好;奸诈机巧。[佞人] 善于巧言取宠、阿谀奉承的人。[佞史] 歪曲事实,满是谄词的历史记载。[佞幸] 因巧言奉承而得到宠幸。
触触:chù 1、<动>本为用角顶,[引] 顶、撞。《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共工头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2、<动>接触,触及。《疱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3、<动>触犯,冒犯。《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汉书·元帝纪》:『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4、<动>触引;引起。《易·系辞》:『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谏] 犯颜强谏。《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兮,反蒙辜而被疑。』[触目] 目光所及。[触突] 1.突击,奔窜冲突。2.冒犯,触犯。[触网] 犯法。[触忤] 冒犯。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愁人到酒边。』[触兴] 犹『即兴』。随感起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致情,因变取会。』
邪邪:xié <形>邪恶;不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yé<助>表示疑问的语气词。《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辟] 乖戾不正。[邪赢] 用不当手段来获利。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佞佞:《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乃定切,音甯。才也。故自称不才曰不佞。《晋语》夷吾不佞。又巧谄捷给也。《论语》焉用佞。《博物志》尧时有指佞草,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又《韵补》叶奴经切,音宁。《夏侯湛·抵疑》猗靡容悦,出入崎倾。逐巧点姸,呕喁辩佞。《说文》巧讇,高材也。从女信省。《徐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
触触:《酉集上·角字部》《古今注》音红。白鱼赤尾者曰触。一曰魧。或曰雌者曰白鱼,雄者曰触鱼。亥集有□字,同。魧,原从角从亢作。又□,魧字之伪。(触)(古文)《唐韵》尺玉切《集韵》《韵会》枢玉切,□冲入声。《说文》抵也。《易·大壮》羝羊触籓。《前汉·元帝纪》去礼义,触□法。《荀子·议兵篇》触之者角摧。《扬子·太□经》星辰不相触。又《玉篇》据也。《增韵》污也。又触衣。《本草纲目》褌裆,一名触衣。又人名。《左传·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师触。〈注〉乐师名。又姓。《史记·赵世家》左师触龙。又《集韵》昌句切,刍去声。亦抵也。《扬雄·羽猎赋》票禽之绁踰,犀兕之抵触,熊罴之拏攫,虎豹之凌遽。触叶遽,遽音讵。师古读。《集韵》亦作觕。(触)考证:(《扬雄·校猎赋》票禽之绁踰,犀兕之抵触。)谨照原 书校猎赋改羽猎赋。
邪邪:《酉集下·邑字部》《广韵》似嗟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嗟切,□音斜。《广韵》不正也。《正韵》奸思也,佞也。《易·乾卦》闲邪存其诚。《书·大禹谟》去邪勿疑。又《韵会》辟邪,兽名。又《唐韵》以遮切《集韵》《韵会》《正韵》余遮切,□音耶。《说文》琅邪,郡名。又莫邪,刃名。吴大夫莫邪作宝刃,因名。又呼韩邪,匈奴王名。《前汉·宣帝纪》呼韩邪单于来朝。又若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又胥邪,木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留落胥邪。〈注〉胥邪,似椶榈,皮可为索。又污邪,下地田也。《史记·滑稽传》污邪满车。又助语,又疑辞,经传俱作邪,俗作耶。又《集韵》羊诸切,音余。与余同。《史记·正书》归邪於终。〈注〉邪,余分也。终,闰月也。又《集韵》时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记·天官书》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命曰归邪。〈注〉邪,音蛇。又《字汇补》子可切,音左。《前汉·司马相如传》邪与肃慎为邻。〈注〉邪读为左,谓东北接也。又叶详於切,音徐。《诗·邶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注〉邪,亦作徐。缓也。又叶伊宜切,音移。《尚书·考灵曜》虚为秋□,昴为冬期。阴气相左,德乃不邪。考证:(《史记·天官书》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谨照原文名改命。(《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谨照原文□改邶。